上海的新民晚报报道指出,中国的爸爸在面对拥抱这件事情时,是比较含蓄而内敛的。这种表达方式来源于父辈的生活方式,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息息相关。据亲子教育专家指出,中国父亲因为受到传统文化及父辈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仅有不足15%的爸爸有拥抱孩子的习惯,这种“弱抱”的亲子关系导致有近95%的受访者表示不愿和父亲谈论情感方面的问题。而放眼全球来看,此数据更是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甚至邻国南韩。
在现实生活中,父亲的拥抱确实是很难得的。婴儿时还可以,长大些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有多少父亲的胸膛能够给孩子靠一靠,甚至在这样的怀抱里安然入睡?因为男人还是不太习惯用这一表达爱意的方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与父亲都渴望被温暖。在那些心灵成长课程中被强行要求“和自己家人拥抱”的男人们,无论多么严肃的外表都会被深深触动,说起感受无不是满唇颤抖,眼聚泪花。
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有人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寄给爸爸的拥抱》就是一个孩子表达对爸爸的爱与思念的故事:布奇的爸爸出差了,布奇一直盼望着爸爸能早点回家,他想让远方的爸爸知道,他有多想爸爸。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主意:把自己的拥抱寄给爸爸!又大又沉的拥抱,正好反映出布奇对爸爸沉甸甸的爱和依恋。
不少家长说,每读到这个故事,就会想起家中的儿子或是女儿。从每天清晨的告别,到每天傍晚的相聚,他们小小的心里,一定也经受着和故事主人公布奇一样的历程啊!尤其是到故事结尾的时候,看到被爸爸抱在怀里的布奇欢乐的模样,就会不由产生一种想哭的冲动。
据《家庭中父亲角色的重要性》的研究报告显示,爸爸与孩子间亲密的皮肤接触,尤其是拥抱能有效降低孩子的焦虑程度,提升情商和促进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父子间健康稳定的拥抱习惯是影响孩子自我认知形成和自信建立的关键因素。
李嘉诚先生在回忆自己幼年时,曾深情地说:“最难忘记的是父亲的拥抱。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稳健而富有涵养的父亲与我亲密接触时,常常会忍不住紧紧拥抱我,并把我举得很高……”
父亲的拥抱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亲子联结,父亲经常给孩子拥抱,带着内心的爱的拥抱,孩子可以很容易就接收到这份至关重要的感觉。而这份感觉给孩子积极向上、消除情绪化,让孩子得到一种家庭序位感和归属感。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