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的人,是不可能面对激烈的竞争的。因此,与其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不如教会孩子面对一切,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作为家长,不妨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泰然处之;培养孩子的韧劲和抗挫折的能力,以及受挫后的恢复能力,还有不向挫折低头的精神。另外,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使他们学会接受拒绝,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孩子经受的任何一次挫折,都是对孩子承受能力的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
家长们要知道,我们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宠物。如果我们总是把幼小的孩子与这个社会隔绝,尽可能减少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和伤害,虽然我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们长大后就有可能不知如何面对这个真实的社会,甚至严重缺乏心理免疫能力。
很多挫折需要孩子亲自去经历,很多问题需要孩子自己去解决,很多能力需要孩子自己去历练,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让孩子从小接触真实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把孩子隔绝在一个真空环境中。
许多父母对子女的事情是乐于包办的,虽然也喊累,但心里很甜。从孩子出世、上学,到工作、结婚、生子,父母为子女终身操劳。在父母看来,是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不肯让他们经受严寒酷暑,更不希望他们到大风大浪中去冒险的。溺爱娇宠有余,严格戒律不足。
英国家长常常把“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干脆家长给包办了,而是再提供机会,让孩子学会避免失败的方法。英国的学校教育也十分重视“接受失败”的学习。英国的牛津中学曾推出一套极富挑战性的数学考试试题,校方坦言这份试题的难度远远超过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声称考生“不可能拿满分”。据称,此法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摆脱完美主义理想,了解“失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德国的家长和老师有时会另辟蹊径,让孩子直面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德国的学校经常组织青少年到法庭参观,并现场旁听审讯,此举意在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面。如此,学生们不会与社会隔离,会对社会产生更深入的了解,以防将来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后会有茫然若失、无所适从的感觉。
自然生长的花朵比温室里的花朵更娇艳,生命力更长久。放开双手,适度放养,让孩子拥有快乐的天性,独立、有责任心,才是让他们成长的最好方法。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