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阁,位于圣源寺南。相传始建于南诏。明末圣源寺主体建筑为洪水所毁,钟楼独存。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在钟楼北重修圣源寺,自成一院。钟楼改为东向,与寺分隔,名观音阁。今寺内供奉男身观音火士迥像。
据《大理文化志》载:“阁双层,上层三开间,下层五开间,明间宽5.45米,次间5米,左右间为回廊,深9.6米,为穿斗式结构,正中四棵通天柱,双层歇山顶,总高9米。上层四面单挑斗拱挑檐,斗拱粗硬无纹饰,拱长80厘米,高18厘米,宽12厘米;护斗高19厘米,方29厘米,补间铺作均为三朵。其四角两侧内一斗拱上穿一钭梁联接四角,增强整体性,上檐四角龙身起撬。下层清代曾维修,阁三面封闭,中一间开六扇隔扇门,次间为直棂,宽回廊前墙封闭,上有砖碉仿木构斗拱。”
阁内所存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杨森撰《圣源西山记》碑载:阁重建于宋,明代修缮。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和民国34年(公元1945年)曾进行修缮。观音阁不仅具有元末明初的建筑风格,而且至今保存很好,加之与北边圣源寺、神都两院相连在一起,体现了白族宗教建筑的精髓,集中了白族最有代表性的民俗事像和宗教活动,对研究白族古代建筑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1987年,圣源寺观音阁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报整理)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