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时讯多媒体数字报纸

2014年11月10
星期一 第260期

大理时讯魅力大理 君自故乡来 石雕释迦佛坐像·大理国 行走在挖色大城古村落 5件事让补钙效果打折 金刚杵·大理国

第4版:魅力大理 PDF原版PDF下载

行走在挖色大城古村落

□ 作者 ○李翠兰 2014 年 11 月 10 日 星期一 阅读:14

这是我第一次认真的走进我的老家———大理第一文明古镇挖色镇大城村。走进村里,心突然安静下来。深深的巷道里,清一色红土夯成的围墙,迎面而来一位身着艳丽白族衣服的妇女,依墙行走在红色土墙的阳光下,拐角处出来一群人,老老少少,衣服得体,说说笑笑,从我们旁边走过,愉快的气氛感染着我们。

巷道深处总有一口老井,一个石头雕琢的洗菜盆,一块石头磨成的洗衣台。不知多少代巷道里居住的人们每天用来洗菜、洗衣,古井、石盆、石板都被磨得很光滑。正值金秋时节,每家每户门前都蹲满了稻草,老人在其中穿梭忙碌翻晒着。古井旁的平地上也晒满了金灿灿的谷穗,人们背着背箩、扛着锄头从看似破败但依然气派的古门里进出。我惊奇这么古老、气派的大门究竟有何人居住,进去一问,得知这个院子以前(清末、民国时期)是一个农村地主的房子,原来是个一进两院落的古民居,后来土地革命,分成了几户人家,现在还住着三户人家。院子里,清一色的陈旧石板中间长出一些青草,小院的一角摆放着几盆四季花和月月红,给寂寞的老院增添了几分声色。

白族人很讲究居住环境,以前商家或文官武将之家,为了显示自己祖上门第地位,都喜欢修建房子,装饰院落。特别是大门和照壁,非常讲究。挖色镇因位于洱海东面,这里的民居一般都主房在东,院落朝西,基本组成一般都是“三合院”或“四合院”,大门朝南或朝北,做到靠山面海,这种布局与大理地区苍山和洱海地理环境极为协调。

大门,是白族民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一般为“一滴水”和“三滴水”,以前官商之家大都用“三滴水”门楼。及大门飞檐走俏,斗拱重叠,两边彩画、泥塑雕饰,并镶大理石,整座大门富丽堂皇,并根据各家名位和祖上地位悬挂匾额,如“进士第”、“大夫第”、“科贡第”、“将军第”等。挖色镇大城村明代出过5位将军,清代时期出过2位进士,5位贡生举人,其府邸大多已破败,但是从牌坊和保存的匾额上依然能见当年的历史。“一滴水”大门简洁、朴素、大方,实用于一般老百姓。

挖色古民居的照壁一般设在西边,面对主房,形状多为长方形,以土坯或砖头砌成,成为飞檐翘角的瓦檐,形如鸟翼伸张。白族民居照壁一方面起到反辐阳光以增加院心及正房的光线外,另一方面用来填字,及按主人姓氏来填,如杨姓要填“清白传家”,张姓要填“百忍家风”,赵姓要填“琴鹤家生”,李姓要填“青莲遗风”等典故,从照壁上就可以看出主人家的经济实力和文化素养。

白族民居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正房底层一般都带有很深的夏廊。在农村,夏廊用处很多。亲朋好友来访可以随意在夏廊上摆桌吃饭、闲聊,特别是夏天一般都在夏廊里休息,劳作。丰收时节,各种农作物也可以堆放在夏廊里,通风干燥,既能晒太阳,也不会被雨淋。

行走在被时光磨得光滑的石板路上,仿佛回到了以前的挖色镇大城村。

明清两代挖色镇共有进士20多位,贡生举人和文官武将共200多人,其中大城村现考证的有50多位文官武将,文几巷赵姓人家共出过三大夫、九贡生、十三禀生,成为大城村至今的荣耀。清康熙四十一年,云南提督将这里命名为“大理府第一文明古镇”,并授予金匾,准奏这里修文庙和武庙。行走在大城文明古村落,不经意的抬头,就能发现那些屋檐下的故事———这户人家明代出了五位将军,这户清代出了三位贡生,这户人家里还珍藏着唐继尧的题词……

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从一座座保留下来的白族民居建筑和现存的30多处古门楼、照壁、牌坊中可以看出明清时代挖色镇大城村当时的繁华。

转过一个弯,穿过一个古门楼,又是另一道深深的巷道。随意走进一家院子,老人们在煮饭,看似简陋的房子,据说是清光绪时代一个将军隐退后的老宅。仔细一看,低矮的院子,都是青砖构成,有些破败的老房子,依然气势高昂,依稀能见雕梁画柱,漆黑的格子门上能看到雕工精细的花鸟。两个老人正在夏廊下吃饭,见我们进来就起身招呼我们吃饭,其中一个老奶奶进去屋子里拿了两个碗要盛饭给我们带的小孩吃,被我们婉言拒绝了。我被她们淳朴的乡情深深感动,虽然我也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但是可能离开太久了,身上的乡情渐渐淹没在城市的繁忙和冰冷的钢筋水泥房中。也许现代人太浮躁了,需要寻找心灵深处的乡愁。

两个小孩围着花草大声的在她们的院子追逐嬉笑,就像在自家的院子里,随意的玩着夏廊下堆着的金黄色的包谷,久久不愿离开。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文复制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署名:

  大理时讯报纸评论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

正在加载评论……

关于我们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投稿邮箱:dlsxtg@163.com (副刊投稿):ycf1009@126.com
大理市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网站内容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