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和身体健康备受推崇的今天,谈起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无人不眉飞色舞地津津乐道。可是生态学告诉我们,生态系统中每一物种都是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的;言下之意,美味中的食材很难找到才子佳人般的绝配,大多数能够互为知音,相得益彰,还有些甚至是针尖麦芒,水火不容的,那么你知道甲鱼忌什么吗?说出来令人诧异,这个大补之物竟然最忌娇嫩嫣红的苋菜!
关于苋菜的素补,这不得不讲到我们乡下一种沿袭多年的说法。家乡人口耳相传:“吃什么,补什么。”品鱼头补脑,吃猪腰补肾,啃骨头补钙,苋菜鲜红如血,那该是补血吧?可是翻遍所有的典籍资料,并没有找到这种说法科学的理论依据,不过其清热解毒、利尿除湿、通利大便的功效,却早已形成共识,并被灵活地运用在名目繁多的各种食疗上;同时,苋菜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所含的蛋白质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体吸收,因此享有“长寿菜”的美誉,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
家乡人就是奇怪,除了说苋菜可以补血之外,还冠以其另外一个名称:“汗菜”,虚心地向村中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讨教,得到的解释不仅有点牵强附会,而且使人忍俊不禁:那苋菜是用洗澡水浇的,洗澡水里多汗,而苋菜嗜汗,故称“汗菜”。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苋菜属弱碱性植物,它不论土地怎么贫瘠,天气怎么干燥,只要将那细小的黑色种子均匀地撒下,悉心地浇上两遍水,覆上一层草木灰,便可以倔强而茂密地生长。从这个角度来讲,苋菜的弱碱性与汗水的咸涩性,多少还是可以进行类比的。
另外还有一种称谓,苋菜被叫作“汉菜”,这个版本与刘邦有着一定的关系:说是楚汉逐鹿中原期间,刘家大军患痢疾者不计其数,战斗力顿无,就在全军即将覆没和确实无药可医的情况下,一名老伙夫采来一大箩筐苋菜,煮成沸汤让军士们服下,结果疾病很快全消,军士们精神抖数,拥着刘邦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去。后来刘邦对着苋菜心存感激地说:“赤苋,乃兴我汉家天下之菜也!”自此,人们便称苋菜为“汉菜”。
无论是乡间俚语“汗菜”也好,还是美其名曰“汉菜”也罢,苋菜在每年的四五月间开始上市,它与蚕豆、茭白一起并称为“江南三鲜”。可是在烹调苋菜时,还是颇有讲究的:首先要记住“苋菜不要油,全靠三把揉”这句俗语,这与前面所说的弱碱性有关,如果不揉洗到位,那种淡淡的苦涩一定会影响你挑剔的口感;其次要懂得“礼多人不怪,油多菜不坏”这个道理,苋菜是大素之物,它最服帖的就是烧熟的菜籽油,若是加点猪油则更加美味,如果淋点麻油也别有风情;再次要知晓“佐料不宜多,蒜瓣是绝配”这条法则,油烧至七八成热,将蒜瓣在锅中煸出香味,随即倒入揉洗干净的苋菜,大火爆炒,很快就有鲜丽的汁水渗透出来,这时立马装盘,那绿叶与红汁交相辉映,那菜香与蒜香彼此交融,绝对可以让你的胃口大开。孩提时,我喜欢将那苋菜的红汁倒入少量的倒在碗中,染得白米饭如同红胭脂那般明艳,看着就赏心悦目,尝着就有滋有味。
苋菜的生长期很短,生长速度较快,到不了农历六月就粗壮如小树一般,其叶其茎其杆都不能食用了,所以民间又有俗语云:“六月汗(菜),猪不吃,狗不看。”因此在每年的端午前后饱饱苋菜的口福,真是不错的选择,否则宋朝那个著名的诗人陆游,为什么会说“菹有秋菰白,羹惟野苋红。何人万钱筋,一笑对西风”呢?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