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咸,古时亦称“甘苦酸辛咸”,现在则笼统地合称“五味”。在这“五味”中,相信大多数人的偏爱会指向“甘甜”;尤其是经历了生活的坎坷和饱受了人情的冷暖之后,许多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真是苦尽甘来啊!”
味觉上的甜,无外乎来自于生活中的糖。糖在我们乡村主要以四种形式出现,即白砂糖、红砂糖、冰糖与糖稀,其中以红砂糖最为有名。有名的原因主要在于,红砂糖富含铁质和葡萄糖以及其它多种营养成份,且性暖温热,具有活血化瘀的特性,所以是滋补身体的营养品,更是妇女产后坐月子的必备品。所以谁家的媳妇生了小宝宝,七大姑八大姨所送的“月子礼”,绝对是少不了挂面与红糖的;主人家当然也不会怠慢这些送礼的客人,用红砂糖冲水,再每人四个荷包蛋,用托盘托着,小心翼翼地送到八仙桌之上。不要说美美地品尝,单看那暗红的糖水、雪样的蛋白、橙色的蛋黄,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这样的四个荷包蛋,对于饥肠辘辘的肚腹而言,很快就被风卷残云,而那暗红黏稠的糖水捧在手中,大家都舍不得“下咽成渠”,砸吧砸吧那贪婪的嘴唇,有滋有味地享受,还有人恨不得把碗底的那点糖渣也舔得干干净净。
乡村里讲究礼尚往来,特别是在新年里给长辈拜年,礼品总是越重越好,越多越好;而在过去那个衣难遮体、食难果腹的艰苦年代,贵重与量多几乎只是一种奢望,出门拎在手中的无非一斤糖、两条糕而已。糖是红砂糖,糕为方片糕,按照一般的乡情乡礼,糖可全部留下,寓意“留住甜蜜”;糕要送回一条,暗含“高来高去”。尽管也要装模作样地推辞一番,可在吃过“热茶”(皖西南地区所谓的“热茶”,是用鸡腿下挂面,但是那只鸡腿是从隔壁邻居那儿借来应付客人的,专门系了红头绳,绝对不可食用)之后,前往拜年的晚辈会拿着另一条糕,屁颠屁颠地满意而归。那留下的红砂糖,随后将被自家的孩子拎着,火急火燎地赶往下一家。如此循环反复,这一斤红砂糖似乎成了传递亲情与友情的“纽带”,在整个正月嬗变为“红红火火”、“甜甜蜜蜜”的象征。
其实红砂糖的包装极其简单,多数是用废弃的报纸包装成三角形的锥体;比较讲究的人家,还会裁上窄窄的一截红纸,从顶端对折而下,外面再用一根稻草或红绳将其捆扎。由于报纸的抗潮性能差,加上红砂糖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黏性,结果一包糖传递不了三五家,那简陋的包装基本上就会散架。此刻也许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父母亲会将那红砂糖悉数倒入特制的陶罐里,以备应急之需;而那包装的报纸却成为争相抢夺的“如意宝贝”,因为粘附在其上的大小糖粒,够大家“饕餮”一阵了。
上面所谓的“应急”,是说红砂糖煮姜汤可以改善体表循环,治疗伤风感冒。旧时农村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遇上雨淋霜冻,难免不流鼻涕与打喷嚏,这时取生姜两三块,拍碎,加入两大汤匙红砂糖煎汤,趁热咕咚喝下去,定会使心脏跳动加快,血管充分扩张,全身燥热冒汗。需要注意的是,红糖姜汤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胃寒,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同时红糖不可下锅久煮,否则会起化学反应,成为“隐形杀手”。
除了应急之需,红砂糖还有美容之效,这是一位老中医传授的偏方。我等忝列为文读书之人,常有通宵熬夜的习惯,第二天难免出现“熊猫眼”(俗称“黑眼圈”)的现象;不用着急,将适量的红砂糖放入锅内,以小火加热;待到冒烟时,再将红砂糖包在手帕或纱布里;等到眼皮可以适应纱布的温度时,按照顺时针方向慢慢热敷眼睛四周,很快就可收到吹糠见米之效。这样试过几次,顿时觉得倦意全无,神清气爽。将此偏方告知同道的三五好友,大家争相效仿,果然也是屡试不爽。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春节拜年的习俗虽还重视“高来高去”,却再也难觅红砂糖的“倩影”了,但那蔗甜中略带一点的焦苦味,感觉仍在舌尖上回旋,在齿颊间弥漫———那是民风古朴醇厚的味道,那是我对故乡思念的味道!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