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省、州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州委七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以“两保护、两开发”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86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38亿元,增长16.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6亿元,增长18.9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23亿元,增长14.9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39亿元,增长30.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23245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8942元,增长16%。全面完成了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经济社会发展调整目标。
(一)不断壮大支柱产业,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服务保障,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和实施。力帆骏马提高装备水平技改、大理卷烟厂50万标箱技改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大理啤酒年产100万千升、清逸堂装备技改等16个项目顺利推进;通瑞汽车、金明动物药业等8户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辖区工业总产值347.03亿元,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68亿元,增长18.85%;工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12.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投资8850万元,完成三哨水库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和米总、双塘、上乐和等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凤尾箐水库建设;投资4050万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9万亩;中国农科院大理试验基地、云南神农大理原种猪场、11个乡镇农技推广站等项目顺利推进;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新增核桃种植面积7.9万亩,种植优质大米、无公害蔬菜、特色花卉、蓝莓21.8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5个,新增土地流转4698亩,兑现强农惠农补贴4388万元。粮食总产17.9万吨,连续11年稳定增长,完成全市农业总产值38.04亿元,增长12%。
文化旅游提质增效。深入推进苍洱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组建成立市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生态游、休闲游、自驾游、乡村游成为旅游新亮点。万豪、力宝、希尔顿、悦榕庄、半岛假日、奥尼克斯等高端酒店建设顺利推进,嘉逸、大理古都等文化旅游项目稳步实施,大理古城、喜洲古镇、双廊古渔村和龙尾关古街区保护进一步加强。大理古城5A级景区创建通过省级评审,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加快推进,第六届兰花茶花博览会和洱海开海节成功举办。建立旅游客栈监管平台,推行乡村客栈等级评定,强化行业管理和市场整顿,全面开展环湖乡村客栈、双廊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接待海内外游客820万人次,增长13.8%,旅游社会总收入106.82亿元,增长20.65%。
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海东国际商贸物流基地、五洲国际商贸城、得胜家具商业中心、水果批发市场、金尚街区等项目进展顺利;完成银桥头铺等3个农村集贸市场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巩固提升,平价商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餐饮业发展不断加快,城乡市场繁荣兴旺,金融、保险、商务、信息传输等服务业迅速发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3亿元,增长15%;辖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11.42亿元、369.55亿元,存贷比提高1.63个百分点。
居住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多元住房供给体系,完成河畔金色、艺墅花乡、苍海一墅一期等项目,兴盛时光、滨海俊园、君悦黄金海岸、欧洲小镇等项目有序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公租房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192套、新开工622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完成240套、新开工2660套。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89.53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86万平方米,销售额47.72亿元。
(二)全力推进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着力推进洱海保护。深入实施洱海保护治理“2333”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洱海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和执法体系。累计投资3.09亿元,推进两百个村“两污”治理、三万亩湿地建设和亿方清水入湖三大类重点工程,建成39座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和3座畜禽粪便收集站,完成江前、江尾湿地水网构造和苍山灵泉溪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工程。完善洱海流域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置保障措施,配备111辆小型垃圾收集车、1002个垃圾收集箱体,完成4座垃圾中转站及垃圾收集处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处置收费制度。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实行封湖休渔制度,提高专业渔民粮食价差补助标准,兑现资金509万元。严格落实市、镇、村、组、户五级责任制,构建洱海保护网格式管理模式,开展苍山沿线非法挖砂取石、十八溪无序取水和以双廊为重点的洱海流域服务业违法排污专项整治。坚持不懈抓好宣传教育,市民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高,保护洱海公益性劳动和志愿者服务蔚然成风。洱海水质全年总体保持Ⅲ类,5个月达Ⅱ类。
着力实施海西保护。严格执行《海西保护条例》及海西保护“六条措施”,加强项目规划管理,严格项目审批,严控海西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对海西片区已供未建的国有建设用地36宗、25个项目进行全面清查;推进海西农田保护严格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加强对乱占、乱建等违法行为的监测、巡查、整治,查处违法图斑253个,拆除违法违规建筑28173平方米,清理违法违规占地77.66亩;划定基本农田12.24万亩,完成海西六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2107宗;建设海西村庄及农田生态林101公里,实施银桥双鸳村、喜洲江上村“空心村”整治试点项目,调整宅基地56亩;建立农村建房审批机制,探索适应村庄规划实施的集体土地调整机制和节约集约用地途径,有效遏制海西违法违规建设势头。
(三)统筹协调区域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强化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环洱海空间管制规划》、《海西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为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海西片区村庄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组建乡镇规划设计分院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促进会,加大规划执法力度,项目审批管理、批后管理和动态执法监察工作不断加强。
海东开发快速推进。围绕打造高原生态山地城市目标,编制完成大理市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及海东山地新城北片区、新城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征收建设用地9280亩,新开工项目12个,天镜路、三和路、碧山路等10条道路建设稳步实施,起凤公园、木莲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理卫校整体搬迁、配套商品房、创意经济园和海东方等项目进展顺利,森警大理支队迁建项目公寓房主体工程完工,东盟国际酒店用品总部基地、“绿谷慢城·都市农庄”等项目落地海东,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8亿元。
园区开发稳步推进。抓住产业建设年机遇,加快园区交通干道、水电管网、中水回用、燃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上登北片区、中片区土地平整和高压输电线路迁改,建成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满江片区18条道路及管网建设加快实施,上登片区道路、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第四水厂改扩建等工程稳步推进,园区生产、生活和产业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6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龙溪桥开工建设,一水厂、二水厂、六水厂、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天然气利用等项目进展顺利。凤大公路二期、景观大道上段等节点绿化工程取得实效,深长村连接线平交工程快速推进,大丽高速公路顺利通车。
我要评报 隐藏留言须知
2.大理时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大理时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大理时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 留言板管理员 或 大理时讯网络中心 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