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态文明最美的底色,一座生态宜居的城市需要绿色的渲染,让绿色成为城市最美底色是大理市绿美建设的重点。近年来,大理市对标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全力打造舒适、优美的城乡环境,提升城乡绿化品质,为优化城乡环境增绿添彩。本期《视野周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绿美大理去感受诗意生活。
夏季的大理,时雨时晴,一场大雨过后,空气变得格外清朗,路边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更显青翠,叶子上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走在银桥镇马久邑村宽阔的入村道路上,绿树成荫、花香四溢,随处可见绿意盎然的观赏树木和错落有致的花花草草。在道路旁的景观节点上,村民们打造了高低起伏、色彩丰富、具有独特韵味的“微景观”,为整条进村道路画上了点睛之笔,方寸之间尽显自然之美。道路与景观绿化、生态有机结合,一条四季有花、四季常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路、绿色长廊受到了村民和游客们的点赞。
“我们村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风景了,全村人都说好。”马久邑村村民李鸿雁看着眼前的美景高兴地说,“我们全家每天茶余饭后都会出来走一走,看着路上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游客们在村里闲庭信步、拍照打卡,让我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走进马久邑村村民那雄斌家,只见干净整洁的庭院内栽种着不同品种的花卉,一株株绿植长势喜人,整个小院生机勃勃。那雄斌正忙着给自家小院里的花草浇水,给鱼儿们喂食,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村里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整个村庄干净整洁、绿树成荫。”那雄斌说,“平时我喜欢栽花种草,工作之余回来小院里拔拔草、浇浇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不仅把一整天的疲劳缓解了,也为村里的绿化美化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近年来,马久邑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村民们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空间,开展“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建设,并在庭院里、村道边栽种各类花草树木,让美丽庭院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随着村民家中“小天地”颜值的提升,家庭“小美”汇成乡村“大美”,提升了全村的“颜值”。
“结合全村实际,我们积极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内道路交通明显缓解,‘五堆十乱’现象得到有效控制。”马久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赵军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把绿美行动贯穿到旅游、农业、观光等各领域,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把环境打造得更好,吸引更多游客来到马久邑观光休闲。”
大理市大力推进绿美乡村建设,组织镇、村、组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见缝插绿广植乡土植物,广泛动员农户在边角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拆违地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绿化美化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走进玉白菜湿地公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微风吹拂、鸟语花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这里水清岸绿,是大理洱海边一幅独特的生态画卷。置身其中,游人可以沉浸式感受到绿美大理的独特魅力。绿油油的草地和高大的杨柳相互映衬,工人们正忙着拔除草地上的杂草,准备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市民和游客。
“我们针对南岸湖滨带受损、缺失、不完整等情况进行生态修复,项目总区域长达9.58公里,主要覆盖大理城区的三大湿地公园:下和湾湿地公园、玉白菜湿地公园、洱海月湿地公园,通过对这三个湿地公园进行生态修复,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副局长吴兴座介绍,“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20万平方米陆域的生态修复,种植树木2000多棵、草地13万平方米。水域方面主要是进行环保清淤,恢复水下森林,面积近6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了90%左右,争取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更好的休闲区域。”
把公园装进“口袋”,将绿色拥入怀中,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新风尚。近日,新开放的沙河埂“口袋公园”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前来休闲打卡。
“新建的这片花园十分漂亮,过几天我会约朋友们来这里拍照。”正拿着手机拍摄花朵的市民权花高兴地说,“绿化带里的这些花草太漂亮了,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每一处角落皆为风景,居民们悠闲地在“口袋公园”散步,孩子们欢快地在口袋公园玩耍……一派其乐融融、悠然自得的景象。作为上新不久的沙河埂“口袋公园”,小而美、小而精的绿地空间,有力提升了绿化品质、增加了休憩活动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受到了附近居民的广泛欢迎。
“我们家就住在附近,以前这里全都是旧房子,拆除以后建成‘口袋公园’,我们觉得很好。”市民段映华说,“以前每天晚饭后我们都是去河边散步,现在就近来这里走上两三圈,觉得心情好,空气也好。”
一个个“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把方寸之地变成居民轻松惬意的徒步休闲空间,既解决了周边居民户外活动场地欠缺的难题,又提升了环境“颜值”。
“现在我家周边建成了许多‘口袋公园’,环境太好了,闲暇时出来走走,心情很舒服。”市民李艳芬说,“这样优美的环境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爱护。”
方寸之地,尽显民生幸福。大理市按照见缝插绿、应绿尽绿的工作思路,立足全局,精心谋划,广泛动员,利用社区边角地、荒废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过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无论是一条条绿化美化后的村庄道路,一个个洱海边的湿地公园,或是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到处都透露出绿美大理的生态底色。绿美大理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优美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守护,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山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好。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