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好写,写好散文不易。好的散文,会让人读得舒心和亲切,会让人或收获美好的情怀,或收获睿智的思想,会让人爱不释手,而好散文,往往可遇不可求。很多散文写作者,要么局限于小情小调,要么停留于不痛不痒的表层,要么打着所谓“先锋”的旗号而不知所云,等等。面对纷乱的散文创作,能大海捞针般读到一本触及心灵的作品,实在是幸之又幸,可惜很多时候都落空。
田遇春的为人为文,那是有口皆碑,在这就不去赘言。有些人总爱抱怨,觉得在小地方难以写出大文章,其实不然,在大地方也未必会写出大文章,关键是要看一个写作者的心态和视角。只要你能沉下来,能深入挖掘,能细细地体悟生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路径,就能写出出彩的作品。田遇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大半辈子基本都在故土上行走,跟众多人一样,每天要为柴米油盐奔劳,经历过苦涩的岁月,也享受过幸福的温情。人生本来就是有苦有甜、有恨有爱、有悲有喜,可很多人不曾悟明白,总是被情绪操控,要么欣喜若狂,要么垂头丧气。而田遇春不一样,不管遇到何事,他始终保持一份淡然,一份豁达,以坦诚和睿智的姿态去面对。故在他的笔端总能让人看到春色和亮光,感受到温暖和甜蜜,这也是他的作品最打动人心、最有魅力、最有特色之所在。
《一路风景》是田遇春的第二本散文集,读完,不禁让人心情舒畅,久久回味,感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一股清泉涌上心头。望到窗外,本来灰暗的天空,突然明亮起来。其实,天空还是那片天空,阴云还是那些阴云,表面上看,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田遇春的文字犹如阳光,擦亮我的眼睛和心灵,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象。他发乎于心,情理并茂,独具韵味的作品,读了还想再读,被其中的真情打动,被其中的哲思启迪,被其中的大善大爱感染。
品格决定一个写作者的成就和地位。若胸怀恶念,心态不正,为人自私自利,那要写出有风骨、有气度、有温度的作品是很难的,就算用再华丽和优美的辞藻掩饰,都不会改变最终必输的结局。欺骗读者,等于是在欺骗自己;玩弄读者,等于是在玩弄自己。田遇春的作品之所以格调高、境界高、人气高,首先是他把“人”做好,以诚待人,凭良心做事,这从他平常的一言一行里透射出来,从他作品的字里行间透射出来。“我见过竹林,在嵇康的竹林里,七个贤人纵酒而歌;我见过竹林,诸葛亮的茅庐旁,站立过刘玄德。一壶浊酒,一派义气,对着明月,拥着竹林,纵论古今,把抱负、命运、前途的畅想任意挥洒。”(《心中的那片竹林》),他心中的那片竹林,何尝不是他内心和生命的真实写照。有竹子般品格和气节的人,本身就是一篇好散文。
不管走多远,不管爬多高,故土始终是每个人安放灵魂的地方。田遇春对养育他的村庄有着浓浓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在我生命的旅程中,村庄就是暗夜里的那盏明灯,温暖着我的心。那是我生命的摇篮,把我从乡村的泥泞小路上送进城市。”(《村庄咏叹调》),将村庄视为明灯,新颖而贴切,它照亮人生之路和游子之心。很羡慕田遇春一直离自己的村庄很近,疲惫的时候可以回到村庄里休憩,迷惑的时候可以回到村庄里求解。也许有人会觉得,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不再有新鲜感和美感。可这要看具体的人,对于无心者,当然如此;对于有心者,情况当然不一样。田遇春是有心者,“怦然心动的是偶然的发现让我责怪平时的熟视无睹。任何事物只要用心发现,都有动人之处。”(《春天里的村庄》),他用心观赏和发现村庄的每一个细微之美,然后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此情深意切,岂能不勾起人们心中的乡愁。
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说苦也苦,说乐也乐,就看有何心境,就看如何对待。田遇春随时都给人乐呵呵的印象,会让人误认为他是百顺千顺的幸运儿,获得命运之神的特殊关照。其实,并非如此,世间之人,谁没有遇到过艰难险阻,谁没有经历过凄风苦雨,谁没有遭受过热潮冷风,谁没有被忧烦侵扰过,谁没有被人误解过,谁没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之痛,只是表现出来的样子不一样而已,有的把苦和难放大,有的把苦和难缩小,有的把苦和难转化。“其实,风景就在每一个人心中,只是看你有无这样的心境和眼光罢了。拥有发现的眼光,即能达到欣赏风景的最佳境界,也才能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人的一生不过如此。有的人埋头拉车,不顾路边的风景;有的人只顾利益,对风景熟视无睹;有的人庸碌一生,不知风景为何物;有的人虚度一生,风景与己无关。”(《一路风景》),田遇春的“一路风景”,不是天赐给他,是他自己赐给自己。如果大家都和他一样,积极地面对人生,那何愁无美景。
《一路风景》,心灵之书,相信读者定能从中收获清风明月,或彩虹丽日,或春色秋果。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