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4/7/202407067e0003b83f4b471fa12ede4aea8ab6df.jpg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大理独有的人文魅力和发展优势。大理先后荣获“全国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4-06/28/035596.html

等待处理…

“文献名邦”里的瑰宝——洱海名阁

本报记者 朱 滢 吴 志 摄影报道
2024年06月28日  浏览量: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了大理独有的人文魅力和发展优势。大理先后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等多顶桂冠。我们将陆续带大家走进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南诏德化碑、喜洲白族古建筑群等地,探寻“文献名邦”的深厚文化底蕴。本期《视野周刊》让我们一起走进洱海名阁。

在大理市银桥镇磻溪村有一座临水的百年古阁——珠联阁,位于洱海生态廊道上,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距今已有130年历史,是目前洱海西岸保存较好的一座临水古阁。

珠联阁集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于一身。2011年8月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磻溪珠联阁占地面积269平方米,设计及建筑均出自亭阁大师韩珠之手,基底为正方形、飞檐翘角、凌空展翅、结构壮观的二层阁楼。珠联阁背倚洱海,坐东向西,是洱海西岸保存较好的清代临水阁。

磻溪珠联阁是一个古色古香的二层砖瓦木阁,距大理古城约10千米,距喜洲古镇约10千米,距下关“龙尾关”和上关“龙首关”各约25千米,是“平分百二”的主要标志,地处苍洱之间“百二山河”的中分点,也是大理坝子和洱海的中轴线。珠联阁前方,还悬挂着“平分百二”的牌匾。

沿着狭窄、陡峭的木楼梯往上爬,便到达了二层阁楼,是一个东西两面开窗的小木楼房间。站在阁楼上,推开木窗,苍山洱海雄壮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是体验苍洱风光的绝佳之地。

如今,位于磻溪S弯附近的珠联阁,吸引了众多游客打卡拍照,不少村民茶余饭后也会来到珠联阁附近休闲娱乐,热闹非凡。

“我们村成立了劝导队,对周边村民和游客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劝导,同时聘请保洁员维护珠联阁附近的环境卫生。”磻溪村党总支副书记杜永宣介绍说,“人流量多的时候,来到磻溪S弯和珠联阁的游客每天可达上万人次。目前,村里争取到专项资金,正在对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希望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让大家更好感受珠联阁的魅力和磻溪村的美。”

随着四时朝暮的变化,洱海景观呈现出万千气象,于是古人将其归纳为“洱海八景”,即:山海大观、三岛烟云、海镜开天、岚霭普陀、沧波濞舟、四阁风涛、海水秋色、洱海月映。当中提到的四阁,便是古人为点缀、观赏洱海所陆续建造的四大名阁,海东“天镜阁”、海西“浩然阁”、上关“水月阁”、下关“珠海阁”,在洱海四周遥相呼应,构成环洱海的一组完整美景。

位于大理海东罗荃半岛旅游区的天镜阁就是洱海四大名阁之一。天镜阁与罗荃寺相连,和罗荃塔“一寺一阁一塔”呈三足鼎立之势,因“山环吞海,澄然如镜”而得名。

“我们通过考证,证实了天镜阁是在大理国时期兴建的。原来的天镜阁不在现在这个位置,而是在海边观音阁的前面,古书上记载着当时的观音阁和天镜阁是成一兰若,就相当于一个院子的意思,天镜阁是这个院子的面楼,观音阁是它的主楼,观音阁始建于公元937年,天镜阁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建成的。历史上元朝有一个官员叫李京,江西人,在大理做官,他写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咏天镜阁》,所以可以看出天镜阁始建于大理国时期。”大理海东罗荃半岛旅游区负责人杨沛泽回忆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罗荃半岛上一无所有,一片荒山荒坡。1996年,由州、市政府出资恢复了天镜阁。恢复后的天镜阁体量比原来大很多,一共有五层,高度是25.4米,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

新建的天镜阁从原址向上北移约100米,距罗荃塔遗址下方南约 80米,与石牌坊、观音阁、石骡子在一条中轴线上呈南北排列。天镜阁共五层,为走马转角阁楼式民族建筑,飞檐斗拱、翘角凌空,极其雄伟。阁的上面三层有观景回廊,上下楼梯和各层的四面门窗都有极为精致的木雕装饰,回廊栏杆均用大理石汉白玉镶嵌,古朴典雅美观。

沿着台阶登上天镜阁远眺,三面环水,视野非常开阔,苍山洱海尽收眼底,让人陶醉在壮美的景色中。如果幸运的话,在天镜阁上可以看到苍洱景观玉带云和望夫云。

新修建的天镜阁虽无临海之奇险,但阁高廊阔,登高远眺的视野更为宽广。

“在天镜阁早上可以拍到日出,下午可以拍到日落,还有苍山洱海的全貌,我们特别喜欢来到这里拍照,特别出片。”正在天镜阁上拍摄苍洱风光的摄影爱好者杨浩海说。

时光流逝,不留一点痕迹,这些历经沧桑的古阁有些已经彻底消失,只能在古籍中找到它们曾经存在的痕迹。而有些已经恢复重建的阁楼,正在洱海边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