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4/5/pc2024052513928810a70a4f9f82c1dcdb585108a9.jpg
孟子在描述心中的理想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天下大同”思想的阐述“故人不独亲其亲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4-05/23/035313.html

等待处理…

美德是人生的硬核

作者 程应峰
2024年05月23日  浏览量:1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孟子在描述心中的理想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天下大同”思想的阐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一脉相承的。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所呈现的是一个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和道德气象。当今社会,诸如白发老人有心挂着“勿需让座”的牌子乘地铁,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宣言,旨在不倚老卖老,要的是“老当益壮,做好自己”。

《后汉书·马援传》有云:“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滕王阁序》也有云:“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所谓“老当益壮”,是指一个人年纪虽然已老,志气却益发旺盛,浑身上下洋溢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气神。毋容置疑,“老当益壮”具有潜在的社会示范效应。一个老年人尚能如此,年轻人处世立世苦点累点,又有什么可以显摆或可以抱怨的?

当然,各人有各人的身体状况,就算不是老人,一个人在车上站到难以支撑,他人该让座时还是得让座。我相信,年轻人是有眼力劲儿的,一个人,特别是一个老人,有什么样的身体状况,往往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需要让座时,绝大多数年轻人都不会含糊。不是吗?有个年轻人有心给挂牌老人让座,因为怕他不肯坐,还特意声明:“我马上就到站下车了。”可是到站后,年轻人前脚下了车,后脚又从后边的车门悄悄上了车。这,是怎样一种值得称道的精神风貌?

一种道德自觉,总是基于内心朴素道德的自发,或是基于权利义务法律意识的觉醒。换句话说,“重人者,人重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往今来,这都是颠破不灭、大道至简的真理。

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虽然老了,但身强体健,偏偏要倚老卖老,为老不尊,“蛮横抢座”。这样的时候,“被迫”让座的年轻人说一声“坏人都变老了”,也就不足为怪,当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可以说,挂“勿需让座”牌子的老人,颇能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颇有理解体贴体谅之心。因为他心里装着或求学或工作的年轻人的不易。他知道,他们在人生路上打拼,身体也不是铁打的,也需要适时地停靠,适时地休息。一个人,无论年纪大小,有这样自尊、自强、自爱、爱人的境界,是一定可以“做好自己”的。

教育家徐特立说:“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也就是说,做人,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美德,作为人生的硬核,不能强求,不可苛责,更不能胁迫。美好的道德行为是一种自内而外、自外而内的内化行为。如果人人能够“做好自己”,让美德自然散发,我们所处的世界也就十分和谐、无比美好了。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相思何谓
下篇:给生活留个缺口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