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4/3/20240330de112e802a5e46e983631ce300df01ab.jpg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个家庭的生计所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对于许多求职者而言,找到一份好工作是他们经济来源的重要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4-03/29/034881.html

等待处理…

就业服务有温度春风送岗保民生

本报记者 朱 滢 吴 志  摄影报道
2024年03月29日  浏览量: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个家庭的生计所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对于许多求职者而言,找到一份好工作是他们经济来源的重要渠道。本期《视野周刊》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大理市是如何打通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壁垒,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求职者提供精准服务,从而促进就业保民生。

清晨6:00,天还没亮,不少人还在睡梦中时,大理市公共就业便民服务站零工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需要找零工的人已陆续到这里聚集。

“贴瓷砖、粉墙的需要4人,有没有人报名?”

“有没有会操作角磨机的工人?一天400元!”

“我来!我会!”

“我是水电工,帮我找一个附近的活。”

此起彼伏的交谈声,让零工市场显得格外热闹,工人们大都来自周边的乡镇和县市,主要是以建筑和杂工为主,很多人都戴着黄色安全帽。

从临沧嫁到大理的唐伟英今年41岁,按理说这个年纪在大理做护工或者家政服务员更容易挣到钱,但是她仍然选择打零工。她经常找的工种是清运建筑垃圾和在小工地上搅拌水泥,这类工种不用太多的技术,挣得也比一般工种多。已经做了两年多的唐伟英算是一个熟练工,所以得到工作的机会也多。

“今天去贴瓷砖处,日工资180元,下午6:00下班,一定要好好做,不要让老板回馈意见说你做得不好。”刚来到零工市场10多分钟,唐伟英就找到了一份零工,正准备跟着雇主出发去工地。

“来零工市场找工作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基本每天都可以找到活计干。”唐伟英说,“记得有一次,谈好工资却没足额发放,经市场方协调处理后,我顺利拿到了工资。”对于唐伟英来说,零工市场就像娘家一样,不仅可以为她介绍工作,还会帮助她处理打工中遇到的各种麻烦事,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今年31岁的刘龙过去打零工,因为没技术,只能做一些背水泥、提沙灰的体力活,不仅累,工资也不高。过年前,刘龙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了电焊工资格证,拿着这本证书,刘龙成功实现了“转型”,收入也翻了两倍,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工作。“电焊行业长期工很少,所以我来零工市场找工作还是挺方便的。”刘龙说,“今早来到这里,工作人员就给我介绍到一个工地去干活,但工作地点远,我觉得不适合拒绝了,现在又给我介绍了一个附近的工作,我们准备过去。”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零工找工作大多在自发形成的“路边零工街”蹲守,或靠人介绍,这样的方式存在渠道狭窄、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难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大理市灵活就业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大理市公共就业便民服务站零工市场建成后,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将过去“马路边找活干”的传统方式转变为“有活找人”的精准模式。

“零工市场需要服务待工时间长、家庭收入低、大龄人员等群体,我们必须点对点、面对面地服务,跟踪解决他们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大理市公共就业便民服务站负责人张睿智介绍,“零工市场成立4个多月来,服务站每天服务人员300多人,90%的人员都能找到一份合适、满意的工作。规范化的零工市场,起到了为企业、为个人持续‘引流’的作用。同时,在服务对象遇到欠薪、工伤等问题时,都由服务站为服务对象协商处理,保障服务对象的劳动权益。”

与零工市场一墙之隔的大理市公共就业便民服务站内,摆放着求职登记册,来求职的人员自行填写信息后,工作人员会帮助他们匹配合适的工作,全天候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复退军人安置、残疾人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搭建平台,免费提供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等服务。对于部分务工人员面临的技能单一、学历不够等问题,“家门口”的就业便民服务站还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帮助求职者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强求职者职业技能。

“我们要做好角色转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坚持终身学习……”一场新入职人员培训正在大理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进行。今年年初,大理来思尔招聘了18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他们参加完岗前培训后将分配到生产一线进行锻炼,大学毕业生李洁就是其中的一员。李洁说:“我在大理市就业招聘网上看到企业招聘信息,就主动投递简历,通过了面试后成功入职。现在正在参加大理市人社部门和公司共同组织的就业培训。培训对自己心态调整、角色转变、能力提升有较大帮助。”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稳企业就是稳就业,企业运转起来,就业才有保障。大理市着眼于企业诉求,强化政策落实、促进供需对接、做实技能培训。

“我们企业每年都有20多个岗位、100多人的用工需求。”大理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古继芳介绍,“目前我们企业员工有1000多人,其中农民工占600多人,达到60%以上的比例,大专以上学历达500多人,占50%的比例。2024年我们计划招聘21个岗位、100多人。”

岗位资源的开拓是促就业、稳就业的前提。大理市抓住春招关键期,深入企业开展拓岗促就业行动,进一步开拓市场化岗位资源,挖掘更全面、细致、准确的就业资讯。

“今年我们已经吸收就业40多人。”云南欧亚乳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刘源说,“随着智能化不断升级,公司对技术类岗位招聘需求增长将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机械类和食品类专业,这类专业招聘需求量比较大。”

近年来,大理市结合本地产业实际,成立公共就业服务党员先锋队,将就业服务深入集市、夜市,开展“大理就业集市”“大理就业夜市”,通过直播带岗、入企探岗、现场招聘会、线上招聘会等,及时发布招聘信息,为广大求职者和用工企业搭建了“暖心桥”,全力帮助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劳动者的每一滴汗水都值得被尊重。和谐的劳动关系,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职工,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稳定。只有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护航稳岗就业和企业发展。

大理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监察员茶华斌介绍:“我们经常进工地、进企业开展政策法规宣传,不断提升企业依法用工、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法律意识,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维权,并通过专项检查和联合执法,督促在建项目严格落实‘六制一金一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同时,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及时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今年以来,已为360多名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 300多万元。”

搭建招聘平台,提升就业技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才能让温暖的阳光照耀每一位劳动者。2023年,大理市累计发布网络招聘会40期,开展各类现场招聘会17场次,合计提供招聘岗位2.5万余个,达成意向性就业6800余人,实现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6.54万人;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87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985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486人;依法受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50件,为532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的劳动报酬1416万元。

“2024年,我们将在就业创业方面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稳就业系列政策。通过‘春风行动’、直播带岗、就业援助月等招聘活动,持续提供岗位供给;搭建公共就业便民服务站、零工市场,常态化开展就业早市、晚市,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等新就业群体,持续巩固创业带动就业倍增,不断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就业保增收。”大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周雪蓉坚定地说,“我们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坚持把根治欠薪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实事,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有效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春风已至,希望的种子正在萌发。正如刘龙在朋友圈写下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梦想。”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