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在融合发展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水平和深入推进大理州大中小学各级特色思政课建设方面构建起育人主体共同体、课程建设共同体、资源整合共同体、组织保障共同体,通过群策群力、联合发力形成“组合拳”,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出一条大理特色的融合道路。12月1日上午9:00,随着校园里上课铃声响起,下关三小学生迅速走进教室,端坐在课桌前,又到了每周五同学们最期待的道德与法治课。在简短的师生问好后,道德与法治老师尹川梅直奔主题,给孩子们播放了《我们的学校》视频。
看着自己熟悉的校园出现在大屏幕上,教室里几十双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跟随视频,我们又把这个陪伴了我们两年多的校园走了一遍,可以说它已成为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我们对校园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如此熟悉,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校园一角。”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校,尹川梅特意设计了这个话题。
话音刚落,台下的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问题。
“我最喜欢的是学校的新校门,入口处‘下关三小’几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格外引人注目。”
“我最喜欢的是升旗台,每到周一,我们全校师生到升旗台前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站在台下,我心里满是自豪与骄傲。将来我也要成为一名升旗手,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
“我最喜欢教室里的讲台,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传授知识。以后我也要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把光芒带给更多的人。”
升旗台、书吧、足球场、教室、围棋角……听着孩子们说着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尹川梅有些惊喜,原来孩子们比自己想象的更了解学校。
“在学校里,我们不能打架。”“不玩水,珍惜每一滴水。”“爱护花草树木。”随后,看着孩子们写下的一个个爱校宣言,尹川梅感受到了学生们从内心深处萌发出的自豪和骄傲。
“听了这堂课,让我对我们的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有爱的大家庭里感到幸福和骄傲。”下关三小三年级学生高兴自豪地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我爱我的学校。”
其实,在上课前,尹川梅设想了很多同学们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担心内容不够吸引他们,便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音视频,并加入小游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尹川梅坚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进行讲述,尽可能把枯燥的讲解变成各式各样的小活动,把固定的教材变成生动的故事。
“《说说我的学校》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内容,目的是教育小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尹川梅介绍,“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征,我在开展教学时选取了孩子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常见场景。通过激趣导入、合作调查、分享交流等探究活动,引导孩子们从各个角度沉浸式认识学校,让孩子们自觉地做学习的小主人,在美好的校园中更加热爱学校、热爱学习。”
今年37岁的尹川梅自大学毕业后一直担任高中政治课程教师,2021年,尹川梅来到下关三小担任道德与法治教师。从高中到小学,教学跨度大、难度高,如何迅速转变角色,做一名受小学生欢迎的思政课老师,是摆在尹川梅面前的一道难题。
“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我参加了备课研讨、教学观摩、相关讲座等一系列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尹川梅说,“小学阶段强调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注重思想基础打牢,高中阶段侧重政治素养提升,大学阶段强调使命担当。在明确总目标的基础上,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建立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思政课协调沟通制度,更好地发挥各学段的思政教育作用。”
尹川梅口中的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22年8月8日,是大理州委、州政府、大理大学扎实开展“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是大理州和大理大学“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大理州委宣传部与大理大学扎实推进“部校共建”的具体工作。在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尹川梅快速地适应了转变,并迅速成长起来。
在下关三小专职副书记杨杰看来,小学思政课对形式和资源的要求更高,孩子们得先感兴趣、才能听得进去。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搭建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学习交流平台,对于统筹规划各学段教学的目标设计和内容衔接,进一步丰富育人资源、拓展育人空间,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下关三小作为筑牢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着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三小智慧、贡献三小方案。”
从小学到大学,从稚气孩童到翩翩少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树立系统思维,打破学段的隔膜,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程研究、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努力为每一个阶段的学生成长打好底色。
长期以来,如何把大中小学思政课讲得让学生入脑、入心,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在协同创新中心的引领下,通过骨干教师培训、教学展示、教学竞赛、行走的思政课等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和素质,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在一堂堂精彩的思政课上。”大理一中党委书记赵新介绍,“按照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要求,我们高中阶段着力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真正彰显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使命和价值。”
“我们学校作为初中学段积极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之中,有效提高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把‘有意义’的思政课讲得‘有意思’。”下关四中北校区道德与法治教师樊清凤有感而发,作为平日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思政育人的骨干力量,樊清凤希望做学生们的知心朋友。“我要努力提升讲好故事的能力,站稳三尺讲台,让同学们都能听到‘有意思’的思政课。”
讲好一堂新时代的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大理大学相对丰富的教研资源,搭建起大理州思政学科共同体平台,通过采用一体化培训的方式,帮助全州各中小学的一线教师以同课异构为范式,串联起了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涉及的理论和知识,帮助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之间的相互衔接,进而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思政课教学“同研同学”。
“比如同样是爱国主义,小学思政老师怎么讲?中学老师如何讲?大学老师又该怎么讲?所以我们依托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每年常态化开展大中小学‘同备一堂思政课’和‘同上一堂思政课’,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合作往更深层次发展。”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乾夫说,“我们通过教育部领航工程计划,推出了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精品项目,并对课题进行立项。同时,我们每年都开展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成立至今共培训了400名教师,同时计划在5年内把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全部进行轮训。预计2024年,我们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通过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助推大理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