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19时30分,2023年洱海生态鱼类调控第一阶段正式开启。第一阶段调控的是银鱼、西太公鱼、白条鱼等外来小型鱼类,调控时间为8月21日至9月20日,共有 590户沿湖渔民申请办理了生态调控许可证。
当晚,洱海上船连着船,一条条灯带随着一张张渔网铺满湖面,犹如星光洒落,梦幻耀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按照《大理市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项目初步设计》的具体内容,2023年洱海鱼类生态调控工作由大理市洱海管理局组织开展,旨在全面加强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效防范和治理外来物种入侵。
按调控鱼类不同,今年的洱海鱼类生态调控分三个阶段进行,调控区域为除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以外的洱海湖区。生态调控期严格实行洱海渔船“一船一牌一证”制,只有办理了洱海银鱼、西太公鱼特许生态调控入湖许可证的渔民才可在特许时间内入湖开展生态调控。
洱海鱼类生态调控工作不仅能优化洱海鱼类种群结构,保持生态平衡,不断提升洱海生态效益,同时也给洱海周边渔民群众特别是专业渔业社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洱海生态调控开展期间,大理市洱海流域综合联动执法大队将对参与调控的渔船和渔民进行安全监管和安全保障工作,同时将加强对洱海偷捕、偷捞、无证捕捞等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记者 马丽红 周 华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