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保护、在传承中弘扬,实现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大理文化旅游品牌。
我市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依托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走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路子,让非遗“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分布于全市各乡镇(街道)的40余个传习所、传习中心、非遗旅游示范点、非遗工坊结合自身传承非遗项目的特点,将观光与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体验、非遗研学尝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不断优化既有“非遗+旅游”成果的同时,我市努力解决区域内部非遗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的难题,积极拓展“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边界,将一些非热门旅游目的地乡村纳入到“非遗+旅游”的“融点”测试中,建设了6处“非遗+旅游”示范点,带动示范点及周边村镇经济发展。
非遗与旅游的结合提升了旅游的特色文化内涵,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道路。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非遗+旅游” 模式逐渐从静态合作阶段发展到活态利用阶段。周城村是白族扎染艺术之乡,有白族扎染体验作坊15家,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带动就业3000多人,实现年销售7000多万元。
记者 郭鹏昌 周 华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