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民政局以打造“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党建品牌为引领,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做实“五有”暖心工程,不断凝聚“爱岗、敬业、奉献”干事担当的浓厚氛围,全力书写新时代温暖民生的民政答卷。
社会救助“有忧有念”。构建运行规范、兜底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每年召开全市社会救助助理员、协理员集中培训,对新政策以专题会业务讲解的形式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政府救助平台功能。申请人可随时随地通过政府救助平台提交社会救助申请,缩短整体申报时间,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切实方便快捷惠及困难群众。建立排查走访工作机制,对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救助。每月安排时间进行入户走访,了解困难群众的困难和诉求,宣传、解读社会救助政策规定,检查乡镇(街道)、村(居)日常工作开展、专项行动进度等情况,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协调解决乡镇(街道)、村(居)工作中的困难,切实提升工作实效,防止返贫。
基层治理“有盼有行”。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围绕社区服务定位,统筹“五社”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吸纳辖区机关单位、医院、学校、非公企业等单位融入“五社联动”工作,有效推动资源向一线下沉、服务力量在一线聚集,实现党建联抓、活动联办、难题联解工作格局。全面推行“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吸纳社区能人骨干、热心居民、志愿者等组建“圆梦微心愿”服务队1支、“太阳花”巾帼志愿服务队1支、“燃亮号青年先锋”1支,定期开展“睦邻助老”服务活动。开展“今天由我来陪你”困境老人入户探访陪伴服务,先后走访街道辖区失独、失能、独居、残疾、空巢、高龄老人及重点民政服务对象共350余户,入户探访125次。链接社会资源,联合社区定期开展以公益环保为主题的“旧物兑换、环保同行”兑换活动。借助辖区爱心企业为特殊困境老人开展爱心义剪、免费磨刀、物资帮扶、提供陪伴与关爱服务等27次,累计受益人数2500余人次。
养老服务“有颐有养”。聚焦老年人基本权益保障,守护“最美夕阳红”。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结合实际,探索设立1家“机构+社区+上门”复合型托老设施推动机构和居家养老融合发展。创新建设1个社区微型养老院,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建成运营5个老年幸福食堂,为老人提供健康优惠餐食。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720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480张,开展养老上门服务2160次,不断巩固提升家庭养老核心地位,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家庭。
未成年人保护“有梦有为”。全面落实儿童福利政策,认真做好孤儿等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审批及发放工作。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新途径、新方法,做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主动加强与市妇联、市教体局、市公安局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健全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和联动响应机制,形成合力达成共识。开展专项活动,营造关爱保护氛围。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提高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
民政事务“有爱有光”。依法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批发放工作。实现个人申报、乡镇初审、残联和民政共同审批、一卡通社会化发放的工作格局,按照“应补尽补、应退尽退”的工作原则,构建起网络化、动态化管理,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利益。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持续深化殡葬领域改革,进一步巩固提升火化率。周密部署清明祭扫工作,扎实开展殡葬领域专项整治,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规范高效。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认真落实窗口服务规范、工作纪律、文明用语,进一步加强婚姻登记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婚姻服务窗口形象。 沈世超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