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3/7/pc202307200d86210a79bd44099bccbe5dbd925914.jpg
联系群众的途径——“能不能坚持群众观点?能不能接地气?要做到这一点,坚持调查研究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岭南四月,习近平总书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3-07/19/032871.html

等待处理…

习近平的调研故事(三)

2023年07月19日  浏览量:1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联系群众的途径

——“能不能坚持群众观点?能不能接地气?要做到这一点,坚持调查研究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岭南四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调研,“了解一下党的二十大以来都有哪些新进展新气象”。

第一站湛江。沿雷州半岛南下,一直到我国大陆的最南端,他一天之内先后察看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徐闻港、徐闻县大水桥水库4个地方。

迎着朝阳出发,沐浴夜色而归,为的是多看一看当地的发展变化,了解掌握更多实际情况。

“很亲切、很和蔼”“没想到总书记对海洋渔业这么了解”“问得很细致、很具体”……这是基层群众见到这位“人民的勤务员”的真切感受。

“深受鼓舞,再一次受到走党的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生动而深刻的教育。”这是随同考察的党员干部的心声。

对于调查研究的深意和旨归,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刻思考:“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

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时,一辆旧凤凰“二八”自行车,陪伴习近平同志穿梭于乡间田野,奔波在滹沱河两岸。

正定县委当时有吉普车,但他觉得,还是骑自行车下乡好,这样可以离百姓更近,听得更真,看得更实。“县领导必须充分掌握基层情况,这样才能分类指导。”

几十年后,他把自己的“县委书记经”分享给后辈。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座谈会,同200余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对大家提出要求:“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重视调查研究,不仅因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更因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关系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得失成败。

1983年夏天,在正定县农村的一条土路上,县委书记习近平一行人的车陷入泥泞。

有干部见村民走了过来,便请帮着推车。不料,见是当官的,村民不仅不推,嘴上还骂骂咧咧。

那名干部正要发火,一旁的习近平同志一把拉住他,说:“群众为什么骂人?应该反思我们自己。”

这件事令习近平同志深受触动。

不久后,正定县委印发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要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实现新的突破”“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改进调查研究”同样位列第一条。

从“六项规定”到“八项规定”,调查研究这个“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始终是头等大事。

头戴矿工帽、身穿矿工服,在近千米深的地下矿井里,同一线工人亲切合影——一张老照片,记录着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长兴县长广煤矿调研的往事。

那是2005年1月26日,慰问困难职工后,习近平同志提出,下井看望矿工。随行的工作人员担心下矿井有风险,劝他不要下去。但习近平同志坚持要下井看望。井洞里,巷道高低不平,身材高大的习近平同志弓背弯腰走了1500多米。

见到正在作业的矿工,习近平同志走上前去一一握手,一一问好。他说,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一定要珍爱每一位矿工的生命,让大家高高兴兴下井、平平安安回家。

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曾是福建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乡亲们“就连养猪都怕太肥,不好抬出大山去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赴下党,路走不通就砍掉荆棘过去,同村民共谋脱贫计。

收录了在宁德工作期间重要讲话和文章的《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同志这样指出: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

2011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聚焦调查研究问题发表讲话,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长长的调查研究之路,“人民”二字伴随始终。

2013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联系的河北省调研指导。

在九月会议旧址,总书记同当地干部群众围坐谈心,梁家沟村民陈素梅就在其中。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解决干部身上的作风问题,群众也有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多提建议、认真监督”。

这些话,让陈素梅打心眼儿里觉得“党心和民心是紧紧相连的”。

2003年9月18日的一幕,浙江浦江县村民蒋星剑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省委书记习近平将他在浙江下基层接待信访群众的第一站选在了浦江。浦江中学会议室里,蒋星剑第一个发言,反映省道浦江段拓宽改造问题。

“修路需要协调几个区县,当时浦江县财政又紧张,群众的要求一年年被搁置。习书记一边听我反映情况,一边摊开地图仔细察看,还请坐在一旁的省交通厅厅长提出解决方案,听完就当场拍了板:不仅要建,而且要建好。”蒋星剑说,“习书记的担当和亲和,都让我们深深感动。”

从浦江开始,领导下访接待群众制度在浙江逐步推开。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再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强调大兴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2013年7月,在中央军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言辞恳切:“对高级干部来说,能不能坚持群众观点?能不能接地气?要做到这一点,坚持调查研究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2015年7月,在吉林同企业职工座谈时,总书记话语真挚:“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来调研就是希望大家开门见山、一吐为快,这有利于我们听真话、接地气。”

2021年3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面对广大中青年干部,总书记谆谆教诲:“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为全党作出表率。

2022年4月,海南五指山下,毛纳村的凉亭内,乡亲们正议农事。

“来吧,咱们一块儿坐坐,都介绍介绍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加入其中,同驻村第一书记、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代表等围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

贵州遵义花茂村的小楼下,四川大凉山贫困户的火塘边,重庆石柱县华溪村的院子里……一个个调研座谈会开在乡野间,开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深入群众、倾听民声,这是人民至上的深情。

行程万里、调查研究,这是躬身为民的风范。

新华社记者

(转载自7月4日《云南日报》)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