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州聚焦产业发展面临的短板问题,坚持干中求进谋划长远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叠加和矛盾困难交织的不利局面,高效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强化配套措施落实,产业发展实现“五突破”。
产业建链延链补链有突破。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基本搭建完成,绿色铝产业延链补链成效明显。在硅光伏方面,立新多晶硅项目落地投产,鸿新新能源项目快速推进,华晟异质结光伏电池片和组件项目有力实施,正信光电和英利新能源等组件企业在大理落地发展,从硅料到拉棒到切片到电池片到组件的硅光伏全产业链搭建完成。在新能源电池方面,引进合作了贝特瑞新材料、宸宇储能、昆宇电源、远信储能、埃克森等行业领先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电芯企业和电池企业,以负极、正极、电芯、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基本搭建完成。在绿色铝方面,高端铝制品深加工加快推进,引进云南天光30万吨铝材50万吨再生铝、云南银铝3万吨铝棒3万吨铝材、宏井新材料7万吨新能源汽车及通讯用铝等项目,覆盖再生铝、铝精深加工等板块,已建成的76.8万吨绿色铝产能全部释放。全州产业迭代更新取得显著成效,现代产业体系重构初具雏形,发展动能明显增强。
产业投资有突破。坚持产业项目优先,2022年四个季度集中开工重大产业项目421个,年度计划投资336.8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在全省名列前茅。产业投资完成294.3亿元,增长179.9%,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2021年的11.2%提升到32.2%。其中,工业、农业、旅游业投资分别增长167.5%、304.4%、182.2%,工业、农业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旅游业增速居第3位。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完成83.5亿元,增长115.5%,增速位居全省第二。投资结构显著优化,产业投资拉动经济即期增长效应明显。
产业招商有突破。出台“招商月”制度,强化“一把手”招商,推动引进了一批好企业、落地了一批大项目。全年完成签约项目20个,涉及的制造业协议投资总额735亿元。引进州外到位资金886.6亿元,增长23.3%。“445”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全州到位资金的90.5%,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产业布局有突破。2022年,全州争取到省级部门支持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现代化园区,“集中建园”高位推进,进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大理经开区、祥云经开区、鹤庆产业园区“三园支撑、多点发力”的格局。
产业项目有突破。扎实开展产业项目攻坚,制定出台行动方案,落实落细“一线工作法”,实施省级“重中之重”项目6个、省级重大项目91个、州级重大项目417个。大瑞铁路大保段建成通车,大攀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新楚大、大漾云、南景等高速公路顺利通车,“县县通高速”如期实现。 周应良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