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我市深入实施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集中力量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服务、做好困难托底帮扶、强化就业观念引导,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专班+专家”双联动
助力工作责任落实
我市人社部门准确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通过提前谋划、主动对接、创新举措,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推动责任落实。加强与教体部门、学校的互联共建,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活动、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活动等专项行动,向毕业生多轮次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就业见习机会。人社专班积极邀请职业指导专家、创业指导专家,到学校定向送岗位、送资源、送政策、送服务,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城乡基层就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校内延伸。人社专班还深入辖区各高校,将有培训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等纳入职业培训服务范围,鼓励参加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职业技能培训,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后就业率。
“政府+企业”双联动
助力政策措施兑现
为更好发挥民营经济促就业的微观基础作用,我市人社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延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至2024年底。今年初,市人社部门及时开展失业保险缴费基数核定工作,聚焦中小微企业落实纾困措施,结合“新春访企问需促发展”活动主动联系推介政策内容,企业无需申请,实现降费率“直兑直达”零成本享受政策,助力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推动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为加强岗位归集发布,促进人岗对接匹配,在访企问需工作中,人社专班有针对性地向企业募集适合高校毕业生岗位,并发布“大理市网络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定向岗位信息。在吸纳奖补方面,鼓励引导见习基地吸纳青年就业见习,落实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结对帮扶,优先提供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培训见习,用好用实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政策,做好未就业毕业生托底帮扶。
“线上+线下”双联动
助力招聘岗位推送
我市人社部门通过“线上+线下”双联动,持续发力、统筹推进,大力推介优质岗位信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就近就地就业。在“线上”方面,充分运用“大理市就业”“大理融媒”微信公众号和国家级招聘求职服务平台“就业在线”,持续开展大理市网络招聘会和“职”播招聘活动,积极搭建“求职者+政府平台+招聘企业”的无缝对接招聘平台,广开渠道募集岗位,让广大高校毕业生及时收到最新岗位信息。在“线下”方面,深入开展“云岭大学生就业护航”行动,积极搭建“毕业→就业”桥梁,畅通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持续开展“职引未来”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人社专班积极参与大理技师学院2023届毕业生校园招聘双选会和大理大学2023届高校毕业生滇西专场招聘活动。
“创业+就业”双联动
助力创新引领发展
我市深入实施“创业环境优化”“创业基地培育”“创业服务护航”“创业培训赋能”“创业贷款扶持”等计划,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扩大就业容量,积极分流缓解就业压力。2022年以来,我市持续巩固创业型城市成果,规范提升现有9个“大理市创业示范基地”和5个“大理市创新创业孵化园”,力争形成创业平台集群“规模效应”,以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大学生、创业青年提供创业孵化、创业交流等服务,鼓励创业项目发展的同时吸纳更多求职者就业。强化创业融资服务,认真审核发放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落实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积极协调教体部门、学校开展求职创业补贴申报工作。联合多部门、多企业在大理市公共就业便民服务站创新打造“大理就业集市”,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李春宾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