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3/3/pc20230320c4d3267bc7544854b850827c25bdf7b2.jpg
杨慎是明代杰出诗人、作家、学者,四川新都人,云南人称为“杨状元”。杨慎24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36岁时因参与“议大礼”得罪了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3-03/20/031851.html

等待处理…

杨慎诗中的霁虹桥

作者 周学朝
2023年03月20日  浏览量:2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杨慎是明代杰出诗人、作家、学者,四川新都人,云南人称为“杨状元”。杨慎24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36岁时因参与“议大礼”得罪了嘉靖皇帝,遭廷杖,几乎被打死,最后以罪臣的身份放逐云南;72岁时病逝于云南保山。

当时,云南永昌著名文人张含得知杨状元被放逐永昌的消息之后,亲自前往澜沧江边迎接,两人相会在霁虹桥上,杨慎甚为感动,当即出口《兰津桥》七律一首:

织铁悬梯飞步惊,独立缥缈青霄平。

螣蛇游雾瘴氛恶,孔雀饮江烟濑清。

兰津南渡哀牢国,蒲寨西连诸葛营。

中原回首踰万里,怀古思归何限情。

永昌,古时称哀牢国,诸葛亮南征时曾西入永昌,在此安营扎寨。澜沧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必经的一道天堑。东汉永平年间,澜沧江上最先架设藤篾桥。《雍正通志》载:“元贞年间,也先不花西征,始更以巨木,题曰‘霁虹桥’,后圮,复以舟渡。”明成化11年(公元1475年),由僧人化缘募捐建铁索桥,并改名为 “霁虹桥”,清康熙年间重修。这首七律诗生动地描写了霁虹桥的环境特征、重要作用,抒发了杨慎“怀古思归”的情怀。

霁虹桥是一座在我国交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桥梁,全长106米、宽3.7米,由18根铁索组成,铁索两端固定在澜沧江两岸的峭壁上,横跨于大理州永平县杉阳镇岩洞村和保山市水寨乡平坡村之间的澜沧江上。1986年10月12日,因山洪爆发被冲毁。2006年投资新建的霁虹桥在原来的位置上提高了数百米(古霁虹桥海拔高度1168米),新建的霁虹桥的高度为1256米。小湾电站下闸蓄水后,原霁虹桥以及崖壁石刻文化也被淹没水下。今天,人们只能从历史的记载和杨慎的诗中去追忆这座古桥的昔日风采。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来大理,趁着樱花绽放时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