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2/10/20221013693d3cc54af942e6acfd71b3a982a160.jpg
挖色镇是大理市有名的刺绣之乡,挖色白族妇女都特别喜欢传统刺绣,她们巧手把鲜花、蝴蝶以及各种吉祥物缝制在帽子、鞋子、衣服和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2-10/14/030584.html

等待处理…

白族绣娘李红桃:巧手绣出新生活

2022年10月14日  浏览量: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挖色镇是大理市有名的刺绣之乡,挖色白族妇女都特别喜欢传统刺绣,她们巧手把鲜花、蝴蝶以及各种吉祥物缝制在帽子、鞋子、衣服和香包上,装点着多彩的生活。作为白族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挖色镇挖色村白族绣娘李红桃用心传承创新白族刺绣技艺,带动白族妇女用古老民族技艺绣出新生活。

走进李红桃家,院内传来一阵阵欢快的说笑声,李红桃和村里的姐妹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一边刺绣、一边聊家常。

“这是一幅对虾图,是我们洱海中的虾子,还有水草、浮萍,对虾的寓意是富贵吉祥。这幅图绣好后装上相框,可以挂起来。我们尝试用白族刺绣的针法和绣法来做这个图案,看看做出来是什么效果。”李红桃一边绣着手中的对虾图案,一边和姐妹们说道。

李红桃,白族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挖色镇刺绣协会会长。她是土生土长的挖色人,自小耳濡目染就对刺绣手艺产生了浓厚兴趣,从小便开始学习刺绣技艺。随着刺绣技艺不断积累与提升,李红桃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了对白族刺绣的理解与再创造中,使自己在刺绣图案创新、色彩搭配等方面都有了独到的见解。

今年60岁的挖色村村民杨振英每当闲暇时都喜欢来李红桃家中一起刺绣,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既把活干了,还能增加家庭收入。

放下手中的绣布,杨振英说:“我们平时喜欢穿白族衣服,又爱好刺绣,从小绣到大,从来都没有中断过。绣品绣好以后一部分自己可以穿,一部分还可以出售,增加家庭收入。”

这个搭建在李红桃家里的“白族刺绣技艺传习所”不仅成为交流白族刺绣技艺的大平台,也带动当地人找到了一条属于白族绣娘的致富路。

“橱窗里的这些作品一部分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一部分是我做的,一部分是我们的学员作品,有我们大理的裹背、小姑娘用的腰带等。”说到白族刺绣技艺传习所里各式各样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刺绣作品,李红桃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挖色的帽子比较有特点,帽子上面有许多的图案寓意、有白族的符号,比如迪迪帽是小普陀的样子,还有格子帽、金鸡帽、虎头帽,到现在为止,我收集整理了18种帽子。”

在白族刺绣技艺传习所里,悬挂着一幅特别的作品——《丹凤朝阳》。李红桃介绍:“《丹凤朝阳》是我新绣的一幅作品,这幅图我做了8个多月,因为白族刺绣的针法比较细腻、也比较繁复。这幅图案构思的时候,是有一只凤凰、一个太阳,下面有五朵牡丹茶,代表着富贵吉祥如意的意思。五朵牡丹茶的五个花蕊都向着太阳,包括凤凰的头也是向着太阳,寓意就是白族儿女心向党、跟党走,表达了我们白族人民欢度国庆、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喜悦心情。”

说到传习所里展示的绣品,李红桃如数家珍,每一种样式、每一个图案,她都能将寓意娓娓道来。一针一线中,融入了她对党的无限热爱、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为更好地带动挖色镇妇女创业就业,李红桃和传习所学员一起创造创新,把传统白族刺绣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开发了书签、扇子、首饰、香包等一系列白族刺绣旅游产品,让绣品融入旅游市场,彰显传统白族文化底蕴,努力把白族刺绣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妇女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白族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我有责任把白族刺绣技艺传承下去。其实我是一个普通的白族妇女,我们做刺绣的都是家庭主妇,家里有一摊子事情,没有什么平台可以去展示、销售刺绣作品。传习所能够提供给她们刺绣技艺,我觉得是比较有意义的,欢迎大家随时到我们的传习所来参观体验、学习交流。”谈到如何传承白族刺绣技艺,李红桃说:“现在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乡村,我们都有培训技艺活动。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中,看到小朋友们那么喜欢刺绣,我觉得特别欣慰。”

在大理,各种色彩鲜艳、纹理分明的刺绣被广泛运用到服饰、头饰、鞋帽、裹背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它们上面的挑花刺绣栩栩如生,展现了白族妇女的精湛技艺。一件件制作精美的刺绣作品,令人爱不释手。正是有像李红桃这样的一批白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在传承好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以体验式、文创产品设计带动销路,逐渐形成了一张张独具特色的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