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2/9/pc20220908c51cd9bfb8b540019e12ad08a6c5c488.jpg
“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每到中秋,尽管城里乡下、大街小巷到处摆满种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2-09/09/030323.html

等待处理…

八月十五打月饼

作者 周 芬
2022年09月09日  浏览量:11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每到中秋,尽管城里乡下、大街小巷到处摆满种类繁多、包装精美的月饼,但我总会想起儿时自家打制的传统月饼,总会想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谣。

我的家乡鹤庆是一个传统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小县城,每年中秋将至,几家亲戚邻居们就会相互邀约着打月饼,你家买来油和面,我家拉来栗炭,他家准备红糖、核桃、芝麻……中秋节一大早,大家便聚在一起,生火的生火、揉面的揉面、刮红糖的刮红糖、舂花生的舂花生……叮当作响中,热闹祥和的气氛尽在不言中。

我80岁的阿太(外曾祖母)是位蒸糕、打月饼的高手,别看她年事已高,但却精神矍铄,心灵手巧。那时的我,刚有桌子高,阿太打月饼时,我就抬个小板凳趴在案板边看。只见她熟练地用瓢往瓦盆里舀几大勺麦面,放入适量小苏打,加入白糖、猪油,再磕几个蛋黄,徐徐倒入温水,慢慢地就把一盆面粉揉成了金黄光滑、酥软劲道的面团。醒面团的间隙,阿太找来一个小盆,先放入刮得像刨花一样的红糖末,接着放入几大勺玫瑰糖,再加入焙得金黄的核桃末、花生末和碾碎的干薄荷,搅拌均匀,一盆晶莹甜蜜的馅料就做好了。贪吃的我总是抵抗不住馅料散发出的诱人香甜,趁阿太转过背的工夫,偷偷抓一把塞进嘴里,甜腻得我不停地咂嘴巴,逗得周围的大人们哈哈大笑。阿太见我狼狈的吃相,并不责怪,慈祥地笑着,轻轻用手绢帮我擦拭嘴角的糖渣,然后继续埋头做剂儿,擀饼儿,挟上适量的馅儿,再把大饼擀圆摁平。阿太印花的功夫也十分有趣,竟然拿一个玻璃杯倒扣过来,就能在大饼上压出一朵花来,最后再撒上一层薄薄的白芝麻,就可以上锅烘烤了。有时,阿太还会饶有兴致地叫我:“快来,这个月饼是做给你的,你来画个画儿。”我便兴奋地用细竹签在面饼上画起了太阳、小房子和小树。最后满心期待地看着爷爷把我画好的月饼放进锅中,上火烘烤。

记得那时爷爷用的是一种架在三角形的支架上的圆形平底铁锅,将做好的月饼放进刷好香油的锅里,架在红红的栗炭火上,锅盖也是一口平底锅,上面再放一层栗炭火,上下文火一起慢烤。才十多分钟,那沁人心脾的香甜就已经溢满整个小院了。

我们一帮小孩总是早早就围在锅边,眼巴巴地守望着,直到一个个黄亮亮、香喷喷的月饼新鲜出锅。看着眼馋的我们,阿太总会笑眯眯地从簸箕里端出一个,用刀切成几半:“一人一块,不要抢,小心烫着嘴!”我们不由分说,心急火燎地各拿一块,顾不上还冒着热气,张口就咬,虽然烫得舌头噜噜噜直打转,但那份香甜与快乐早已爆表。

家乡传统月饼中,我最喜欢的还有一种不加馅儿的小月饼,在鹤庆叫粑塌。把揉好的月饼面团压到月饼模子里,使劲一摁,再轻轻反扣在案板上,一个个带花纹的小粑塌就成型了。我们家的月饼模子有圆形的、方形的,均用红木打造,厚实而有光泽,里面雕刻着月宫嫦娥、花开富贵、年年有余等图案,精美细腻,凹凸有致。我想大概是因为做粑塌时有拍打模子,使饼脱模的工序,因此才把做月饼称之为“打”月饼吧?

当夜幕降临,一轮圆月慢慢升上半空,银色的月光透过院墙边的树枝,如水般洒进整个小院。云淡风轻,月明星稀,虫鸣窸窣,阿太跪在供桌前,默默祷告,念念有词。我们几个儿孙则在斑驳的月光下,跑啊跳啊,喊啊唱啊:“八月十五月儿圆呀,太太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

如今,阿太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小时候跟着她打月饼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从那火红的栗炭上飘出的阵阵饼香一直沁入心底、绕于心间,每到中秋我都会不禁地想起她,想起那首童谣,想起逝去的亲人,想起故乡的味道!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