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参加工作,在双廊镇长育完小任教6年后,2018年9月轮岗到伙山完小,至今与这所高寒山区的孩子们已经相伴了4年多。她就是一直在山区任教的青年教师苏振春。
记者近日来到伙山完小时,一堂生动有趣的手工课正在伙山完小六年级教室里进行,苏振春带着孩子们用手中的泥土捏出了茶壶、坦克、花瓶、小碗等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学生张松丽说:“我做了一个花瓶,我觉得把鲜花插在里面,感觉会很雅致。”
苏振春深深地爱着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坚持用爱为学生引航,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学生开心了,她是快乐的分享者;学生有心事了,她是最忠实的倾听者;学生有困难了,她是最热心的帮助者。
“记得我刚来这个学校的时候,任教的班级是三年级。班里有一个男生成绩特别好,他的爸爸妈妈都去外地打工了,他和弟弟就由爷爷奶奶在家抚养。由于他家比较远,所以他们两兄弟就住校。”苏振春回忆道,“当时他的弟弟只有3岁,这个男生也只有8岁,他自己也还是一个孩子,但他还是负责地照顾起弟弟,帮弟弟洗漱,每次在食堂吃饭都让弟弟先吃饱,之后他自己才去吃。每次看到他照顾弟弟,我都特别感动,总是夸奖他是个不错的孩子。”
孩子们懂事得让人心疼,可是,山里孩子的求学路就是这样的艰辛。伙山完小周围村落分散,道路崎岖,有一半的孩子仍然靠着双脚走路上下学,稍有条件的家庭就骑摩托车接送孩子。
“作为老师,我时常默默地想,我一定要加倍地去爱他们,他们父母不能给他们的,我就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苏振春说,“之后我去家访,每次去到一个困难家庭,看到他们的居住条件、家里的情况,我的心情是既沉重又感觉到肩负重担。然后我一直在想,我既然来到了这所山区完小,作为一名老师,我应该做些什么,能为这群孩子做些什么?”
苏振春一直相信,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盏灯,需要老师用爱去点燃。几年来,她定期进行家访,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她想让每一个伙山村的孩子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孩子六个多月的时候我就没有照顾他了,都是由婆婆一个人单独在家抚养,我丈夫的工作性质也需要经常出差,有的时候出差一两个月才回家。”苏振春感慨地说,“作为妈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多参与孩子的成长,能有时间多陪伴他,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成长一旦错过,将是我作为母亲的遗憾。在做好一个老师的同时,其实我也很想做好一个妈妈。”
记者 朱 滢 吴 志 摄影报道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