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2/3/pc2022031420f02f1210f243e1955181444d329d82.jpg
近年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推进乡村建设,以“五个聚焦”着力推动乡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2-03/15/028814.html

等待处理…

我市“五个聚焦”推动乡村振兴

2022年03月15日  浏览量:3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近年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推进乡村建设,以“五个聚焦”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聚焦“产业兴旺”,稳粮增收引领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各类科技增粮措施,积极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产保供。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为契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展绿色防控11.12万亩次,建设万亩水稻绿色种植基地,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80个, 申报认证绿色有机产品48个,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拍、非遗+旅游等业态健康发展。2021年,全市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接待近900万人次,收入突破12亿元。

聚焦“生态宜居”,环境整治引领美丽乡村。巩固“三禁四推”成果,加强农业用水管控,持续削减农业面源污染。2021年收集处理畜禽粪便6.5万吨,秸秆、农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7%、80.5%、93%。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改建23座农村卫生公厕、3500座卫生户厕,实现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全覆盖,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7.7%;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整治1万吨农村裸露垃圾,清运农村生活垃圾22万吨;实施16个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率达89.69%。保护开发利用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治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聚焦“乡风文明”,文明创建引领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讲习所、农民夜校等阵地,持续加强乡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培树文明典型,命名10名市级道德模范,完成全市第二十四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文明校园评选活动,全市各级文明村镇达100 个、“十星级文明户”达5697户。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农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聚焦“治理有效”,村民自治引领人才振兴。全面完成乡镇党委、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全面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综合服务站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选聘18名名誉村长,选派144名优秀人才到基层开展工作,实现人才结对帮扶村(社区)全覆盖。启动“白州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百村行”活动,推行“支部+人才”“人才+合作社”“人才+企业”等模式,推动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提供智力支持、建功立业。

聚焦“生活富裕”,改革创新引领群众增收。以全力打造“世界级田园综合体”“中国最美乡愁带”为目标,大力推进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喜洲田园综合体创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达58.54%。加大财政支农资金保障力度,支出各类支农资金4.31亿元,同比增长80.93%。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530.56亿元,同比增长7.48%。

周应良

近年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推进乡村建设,以“五个聚焦”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聚焦“产业兴旺”,稳粮增收引领绿色发展。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各类科技增粮措施,积极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产保供。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为契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展绿色防控11.12万亩次,建设万亩水稻绿色种植基地,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80个, 申报认证绿色有机产品48个,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拍、非遗+旅游等业态健康发展。2021年,全市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接待近900万人次,收入突破12亿元。

聚焦“生态宜居”,环境整治引领美丽乡村。巩固“三禁四推”成果,加强农业用水管控,持续削减农业面源污染。2021年收集处理畜禽粪便6.5万吨,秸秆、农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7%、80.5%、93%。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改建23座农村卫生公厕、3500座卫生户厕,实现100户以上自然村卫生公厕全覆盖,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87.7%;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整治1万吨农村裸露垃圾,清运农村生活垃圾22万吨;实施16个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率达89.69%。保护开发利用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治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聚焦“乡风文明”,文明创建引领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讲习所、农民夜校等阵地,持续加强乡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培树文明典型,命名10名市级道德模范,完成全市第二十四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文明校园评选活动,全市各级文明村镇达100 个、“十星级文明户”达5697户。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农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聚焦“治理有效”,村民自治引领人才振兴。全面完成乡镇党委、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全面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综合服务站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选聘18名名誉村长,选派144名优秀人才到基层开展工作,实现人才结对帮扶村(社区)全覆盖。启动“白州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百村行”活动,推行“支部+人才”“人才+合作社”“人才+企业”等模式,推动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提供智力支持、建功立业。

聚焦“生活富裕”,改革创新引领群众增收。以全力打造“世界级田园综合体”“中国最美乡愁带”为目标,大力推进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喜洲田园综合体创建,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达58.54%。加大财政支农资金保障力度,支出各类支农资金4.31亿元,同比增长80.93%。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支持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530.56亿元,同比增长7.48%。

周应良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