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中,女性扮演着女儿、妻子、母亲等角色,是家庭的组织者和支撑者;在社会中,女性又扮演着员工、创业者等一些角色,是社会的贡献者和推动者。她们肩负着家庭和事业的重担,家庭责任繁重、工作竞争激烈,使女性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本期《视野周刊》,请跟随记者一起来关注女性的身心健康问题。
今年30岁的小李两年前刚刚生了宝宝,在生产之后,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在搬重物、运动、咳嗽时都会漏尿。两年来,小李一直认为产后漏尿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所以不敢跟家人或朋友提起,直到最近带孩子去医院体检时,看到医院产后漏尿的宣传栏后,小李才鼓足勇气走进医生办公室,将困扰自己两年的苦恼告诉医生。原来,分娩带给妈妈的不只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悦,还有难言的苦恼。
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部副主任秦冰介绍:“患者小李经过我们专业的盆底肌功能评估,可以确定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引起的因素有怀孕、生产、年龄、肥胖等。小李在怀孕及生产后,造成了盆底肌功能损伤,所以她会出现漏尿、尿频尿急、腰酸背痛、慢性盆腔痛等一系列症状。”
盆底肌,即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就像一张“吊网”,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支撑着盆腔和腹腔器官,将尿道、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紧紧吊住,从而维持其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因此,盆底肌肉与排尿、排便功能等都有密切联系。盆底承载着人体大约70%的重量,盆底肌“托”的作用就非常关键,一旦盆底肌肉受损,托不住盆腔器官,就会出现盆腔器官脱垂。
秦冰介绍,此类症状不只是产后妈妈会出现,很多40至50岁的女性也会出现同样症状,所以,当女性朋友出现漏尿、尿频尿急、盆腔疼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的盆底肌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为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指导你进行专业的盆底康复治疗训练。
小张在某公司任职,每年公司都会组织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在今年的体检中,小张看到检查报告单上写着hpv阳性,紧张得不行,生怕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毕竟hpv与宫颈癌息息相关,于是小张第一时间来到医院找医生咨询。
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部医生李丽英介绍:“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却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通过早期预防治疗可以彻底根除的恶性肿瘤之一,即便感染了hpv,也不用紧张。hpv感染和普通感冒一样常见,大约有40%到80%的女性一生当中会感染一次hpv,甚至多次重复感染,最后患宫颈癌的比例也非常小。 感染hpv后,大部分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人体的自然免疫被清除,只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而且是同一型别,才与宫颈癌有关。所以,如果是持续感染,就要引起重视了。”
经过医生讲解,小张明白了hpv有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种类型,在自己吓唬自己之前,首先要认清自己是属于哪种类型。
李丽英接着介绍:“感染hpv以后,从hpv高危型转成癌前病变需要一段时间,从癌前病变到宫颈癌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大概10年左右。在这10年期间,如果进行规范的体检筛查,加上注射宫颈癌疫苗,就能有效控制宫颈癌的发生。”
为什么你懂得那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简单的生活?为什么你宽慰了自己很多年,情绪上来后依然难以自控?“情绪”,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女性朋友们的生活、工作、睡眠、饮食、注意力……所以,日常生活中,除了关注女性的身体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小王是一名二胎妈妈,在生完二胎后,每天既要辅导老大学习,又要照顾两个孩子的日常生活。产假结束后,小王回到单位上班,可是上班没多久,小王就发现自己白天特别疲倦、精神差,晚上还整夜地睡不着觉。随着小王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差,她的情绪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孩子的爸爸觉得妻子产后像是变了一个人,每天情绪低落、易怒,于是就带着她来到医院就诊。
州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李悦介绍:“小王的状况不是个案,许多这个年龄段的女性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尤其是二胎、三胎政策放开后,很多女性会选择再次生育,从女性、母亲的角度来说,二胎、三胎所带来的压力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成倍地增长。首先是睡眠问题,会出现睡眠节律紊乱、失眠,包括白天会感到情绪低落、烦躁、容易生气。其次,随着产假结束回到工作岗位,对工作的重新适应又是一层压力的堆积。如果患者是轻度抑郁,一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大家熟知的情绪调整方式进行调整,就能逐渐恢复,但如果进行自我调整后,还是一直感到情绪不好的话,那就得求助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害怕去看心理医生,怕被贴上一些标签,其实,心理问题和身体问题一样重要,如果焦虑、抑郁、恐惧、害怕和担忧这些情绪严重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生活,让你感到特别地难受,那么这就是提醒我们应该去看心理医生的信号了。如果身体还感到其它不适,如头晕头痛、心慌心悸、出汗,由此产生烦躁、易怒,或者睡眠受到影响、饮食不好,甚至在这些情绪堆积下让你产生一些过激的想法,那么第一时间找心理医生治疗,是最明智的选择。
李悦说:“生活中遇到压力是一种常态,如果日常生活感到情绪不佳,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时候,我们精神科医生或咨询师会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运动,运动是一副天然的良药,建议每周2到3次,每次45分钟左右,强度依据自身喜好和平时的习惯。第二张处方是日照,充足的日照可以促使我们很多与情绪相关的激素水平上升,对于改善情绪很有帮助。第三张处方是情感宣泄,我们需要给自己营造一些情绪流动的渠道,这些渠道可以是绘画、写日记等。上面所讲的处方,只是我们在发现自己有一些轻度抑郁时可以使用,如果你已经使用过上述方法,或是你已经做过很多努力和尝试,依然觉得情绪无法调整、无法控制,那就一定要寻求专业帮助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小李、小张、小王三人遇到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它们确确实实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记者希望借此能够引起每一位女性朋友的重视,在繁重的工作生活中,别忘了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好好地爱自己。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