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大理市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在过去的一年大理市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在新的一年又如何实现加速跑?本期《视野周刊》特邀请大理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张定坤解读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部分重点内容。
记者:对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定坤: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既总结了2021年的工作,又对九届政府五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总的感受是: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目标方向清晰。一方面,九届政府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经受住了宏观经济下行、洱海保护等的严峻考验,在聚焦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发展、城市品质提升、改革开放、民生福祉、社会治理、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洱海保护、绿色发展、脱贫攻坚、城市品质提升、特色乡镇、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可以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另一方面,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做好新时期的政府工作,总结出必须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等5个“必须始终坚持”的经验,弥足珍贵。再一方面,报告中对未来五年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2022年的工作也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完全符合大理市发展的实际,可以说是目标方向清晰明确。接下来,就需要我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
记者: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方面,您怎么看?
张定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乡村振兴统领“三农”工作,从政府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加快乡村建设行动”3个方面指明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的任务和措施,那么,具体如何理解呢?首先,巩固脱贫成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基础。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实现。脱贫攻坚完成后,中央提出设立5年的过渡期,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好乡村振兴。我们要巩固好脱贫成果,要在责任落实上、政策支持上持续发力、在资金资源投入上力度不减,不断强化帮扶力量,接续帮扶实干,工作不留空档。要通过加快脱贫产业提档升级、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就业、筑牢农村低收入人口保障网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其次,发展富民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和关键。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好了,才能带动老百姓共同发展,最终才能实现乡村健康发展和老百姓共同富裕。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遵循“农业是基础、旅游是关键、新农村为标志”的总体要求,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模式,将“田园、村落、廊道、庭院、基地、景区”深度融合,推进土地规模流转经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培植绿色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三产融合、产村融合、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联农带农增收能力,切实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最后,推进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抓手和重点。乡村建设必须服从于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要求,以20字要求为方针,主动换档提质升级,从影响到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入手,确立目标、提出要求、设定步骤,进行改革完善,积极破解“土地怎么办、钱从哪里来、什么人来做”的难题,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记者:大理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接下来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张定坤: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认真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保持过渡期主要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强化帮扶力量和考核评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指挥体系。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指挥部,强化调度指挥。三是强化顶层设计。认真制定《大理市有效衔接乡村振兴(2021-2035年)战略规划》,明确整体布局、工作目标、具体任务,以规划引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四是扎实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落实防止返贫“风险预警”“快速反应”“责任追溯”三项工作机制,对监测对象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帮得实、帮得稳,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五是抓好“一平台三机制”工作落实。宣传推广应用好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彻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全覆盖;抓好“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产业帮扶全覆盖,让扶贫对象分享更多的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抓好股份合作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抓好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阻断代际贫困。六是加强项目谋划。聚焦相对贫困地区的巩固提升、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农村补短板强弱项、村集体经济增收5个方面重点,谋划好乡村振兴项目,用项目实施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七是积极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一体推进污水和垃圾整治,健全完善乡村治理组织,推动干部规划家乡,发挥名誉村长作用,加快乡村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八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加快推动《大理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总体规划》的落实和凤阳邑、沙栗木、中和邑3个重点示范村建设,不断总结经验、提炼特色亮点,向全市、全州乃至全省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乡村振兴示范案例。九是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按照制定的宣传方案,调动各方力量,办好专栏、节目、讲坛。开展乡村振兴亮点展示、经验交流、示范推广、问题观点讨论,营造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记者:乡村振兴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将来全面实现以后会给广大群众带来什么变化?
张定坤:过去的乡村发展落后、空心化严重,人们纷纷去城市寻求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后,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乡风更加文明,治理更加有效,生活更加富裕,乡村将变得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农民群体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不会再一直向往城市生活,而是更愿意留在农村。乡村的优势特色产业得到大发展,有更多的岗位和发展机会;人们的生活都有了稳定的依托,不需要为上学、工作、生活而发愁;自然、社会、经济都得到稳定协调发展,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将共同实现。今后的乡村,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将是一幅充满生机和诗情画意的美丽画卷。让我们共同努力,早日实现美好的愿景。
乡村振兴不只是各职能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投入和项目的谋划,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尤其是农民群众作为主体要积极地参与其中。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一定能够实现!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