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1/12/20211228cb381d51547e41e19611a859cc95c7b5.jpg
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近年来,在大理市经济社会发展、洱海保护、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各条战线上,到处都活跃着党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1-12/24/028203.html

等待处理…

一个党员一面旗:他们以坚守为党旗增辉

本报记者 朱 滢 杨 阳 摄影报道
2021年12月24日  浏览量: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近年来,在大理市经济社会发展、洱海保护、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各条战线上,到处都活跃着党员们忙碌的身影。在困难面前,他们挺身而出,勇当先锋作表率,用初心使命践行着责任与担当,有效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今天的《视野周刊》,就走进海东镇,去看一看基层党员们的风采。

连日来,在海东镇名庄村委会迎头箐护林防火执勤点,卡点执勤人员认真对入山人员进行登记,并组织开展火险隐患排查,执勤点的喇叭里也在循环播放《大理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关于入山火源管控的通告》等规定。

“今天卡点正常吗?”名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春城问道。“正常的。”护林员毕卫东回答说。

“今天入山的有几人?”“上午有10人,下午有8人。”

“按照我们的要求,全部登记了吗?”“登记了,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全部登记了。”

“交接班全部清楚吗?”“全部清楚的,在这里。”

“现在进入森林防火期了,要严格入山登记。对出山入山时间要严格落实、登记;下午入山的人没有出来,要落实一下有没有从其他口出来了,做到绝对安全。”……

这一幕是名庄村村组干部不定时巡查护林防火执勤卡点时,与护林员们的对话。

从12月1日开始,全市进入森林防火期。迎着初冬的寒风,55岁的毕卫东每天一大早就到执勤点开始工作,今年是他担任护林员的第12个年头。12年来,毕卫东一直坚守在护林防火第一线,卡点执勤、上山巡查,工作虽然辛苦,但是他毫无怨言。

“我们设立这个卡点主要是检查入山人员,禁止带入火种。从12月1日起我们护林员全部开始上班,采用轮班的形式,上班时间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村组干部们也每天来巡查3到4次。”毕卫东说,“在这里守护着我们的绿水青山、保护我们的家园,虽然辛苦,但是我愿意一直坚守下去。”

名庄村属于半山区村,林地面积有32000多亩,森林覆盖率约72%,这也使名庄村面临的森林防火形势比较严峻。另外,名庄村村民们还有冬春季节在田里堆放秸秆进行焚烧增肥的习惯,给全村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

今年,名庄村村民杨双祥家种了10亩包谷,如今,包谷已经收完,干枯的包谷杆还留在地里没有清理。对此,名庄村村组干部来到杨双祥家,希望他们尽快将秸秆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李春城告诉杨双祥:“12月开始,进入了森林防火期,田间地头的包谷杆、烟杆等需要村民及时清理,没有清理的村组将进行集中处理。”听了村组干部的宣传后,杨双祥表示,将尽快把包谷杆拉回家作饲料,喂养家里的牲畜。

为改变村民们焚烧秸秆增肥的习惯,连日来,名庄村村组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要求村民们尽快把堆放在田间地头和乡村道路两旁的秸秆以及其他可燃物进行自行清理,逾期未清理的,村委会将集中进行清运。

目前,海东镇8个村委会都在同步推进清理田间地头和乡村道路两旁堆放的秸秆和其他可燃物的工作,尽可能地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海东镇积极探索秸秆生态利用工作,引进大杨物业集团对秸秆进行回收发酵处理,目前试点工作正在进行中。

从12月1日开始,在名庄村林田结合部,大杨物业集团10多名工人一直在忙碌着,他们先是将田间地头村民们废弃的秸秆进行粉碎、打包、装车,然后再将一车车粉碎好的秸秆运往农业基地进行发酵处理。

“过去,老百姓没办法处理的秸秆,就选择在地里就地焚烧,这样会造成森林火灾隐患。”大杨物业集团董事长叶九德介绍,“结合大杨物业的自身优势,今年我们尝试把秸秆进行回收、粉碎之后,拉到大杨物业旗下的九德农业公司进行有机发酵,发酵之后又作为有机肥料供给村民用到农作物上。”

在护林防火第一线,党员们率先垂范,顶在前面,干在前线,进一步筑牢森林防火防线,而在洱海边,同样也有党员们忙碌的身影。

今年28岁的文笔村村民赵海是一名预备党员,他也是文笔村村“两委”委员。在他的组织下,文笔村组建了一支30人的志愿服务队,哪里有脏活、累活,哪里就能看到这支志愿服务队的身影。

12月8日一大早,赵海和队员们一起来到洱海边,联合挂钩单位党员志愿者们一起开展“三清洁”活动,他们的任务是对文笔村洱海滩地上保洁员们打捞上来的死亡水草进行全部清运。

“文笔村就在洱海边,湖岸线比较长,大约有2、3公里,所以平时洱海保护的压力也比较大。”赵海说,“作为一名志愿者、一名村民,把洱海保护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今后我会继续积极参与,同时不断发动身边的群众力量,壮大志愿者服务队,把洱海保护得更好。”

在不远处的洱海保洁船上,4名洱海保洁员正拿着工具,打捞沉在湖底的水草。到了中午12点,在金梭岛码头,洱海滩地管理员杨维昌也在忙碌着,他要把打捞出来的死亡水草集中起来,用三轮保洁车运送到集中清运点,这已经是他当天打捞运送的第6车水草了。

今年快60岁的杨维昌,是一名有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每天他都尽力做好金梭岛码头近1公里洱海滩地的保洁工作,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5年。

杨维昌一边把水草运到车上,一边说:“像这几天风浪大,水草就必须每天打捞,每天的打捞量有10多车;风浪小的时候,水草就少一点,我还要清理所负责滩地上的垃圾、塑料袋等杂物。为了保护洱海‘母亲湖’,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海东镇共有49名像杨维昌一样的洱海滩地管理员,因为常年在洱海边风吹日晒雨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黝黑的脸庞;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尽自己的力量,保护好洱海“母亲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海东镇将“党建+”模式运用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做到重要岗位有党员坚守、艰苦岗位有党员带头。通过推动基层党建与重点工作、日常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使广大党员有需要、有平台、有意愿参与到党建工作中,形成了基层党建和工作创新双向发力、同向发展。

“近年来,海东镇党委扎实推动‘党建+重点工作’模式,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责任,通过宣传、培训,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调动党员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学在前、做在前。”海东镇党委副书记赵现举介绍:“同时,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在疫情防控、护林防火、洱海保护、乡村振兴、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中,不断找准切入点,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亮出党员身份,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行动是最有力的带动,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党员不仅仅是一种称号,更是一种责任的象征。在大理市,还有更多的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群众呼唤、工作需要,他们就会坚守在岗位上。那些奔波的身影、坚毅的步伐,彰显出鲜明的身份标识,传递出稳稳的安全感、幸福感,提升着城市的温度。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