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1/10/pc20211029599353d1c39843279f98d744f6b1a983.jpg
“蓝天白云下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前身着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在欢乐地歌舞”,这是《大理市少艺校民族团结进步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1-10/29/027750.html

等待处理…

市少艺校: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校园

2021年10月29日  浏览量:3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蓝天白云下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前身着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在欢乐地歌舞”,这是《大理市少艺校民族团结进步绘画作品集》里面收录的五年级学生周金漫的绘画作品。这幅绘画作品是周金漫心目中“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样子,也是少艺校以“三进”为抓手,抓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生动缩影。

大理市少艺校成立于1979年,是云南省唯一一所具有艺术特长教育功能的公办全日制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000余人,有白族、彝族、回族等1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占总人数的70%以上。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中,市少艺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通过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三进”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建设、学科建设有机结合,实现艺术特长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双翼齐飞。

“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处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校园”活动中,少艺校在校园广场的大屏幕上、教学楼里、楼梯拐角处悬挂张贴了民族团结宣传标语,给全校师生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并以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主题征文、手抄报评比等特色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知晓率和参与面。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课堂”方面,少艺校立足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兴趣特长,全面实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项目课程,创新艺术教育特色,设置了琵琶、二胡、舞蹈、钢琴、声乐、美术6类艺术课程,多学科、多角度向学生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我们在教民族民间舞的时候,会给学生讲解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和舞蹈体态,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和舞蹈特点”,据少艺校舞蹈老师马婕介绍,在少艺校所有课堂的教学当中,都注重将民族团结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每个学生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一门艺术特长,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学校里面,老师经常给我们讲中华民族一家亲,在家里面父母也是这样说的”,当被问起创作“民族团结一家亲”绘画作品的灵感和寓意时,周金漫笑着说:“画里面的三个小朋友代表着不同民族,他们就像我们一样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相亲相爱,一起快乐成长。”通过形式多样的“进校园”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堂学习,如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市少艺校每个师生心中,团结之花在市少艺校盛放、常开。

记者 张益秋 杨振飞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市政协开展协商在基层工作督导
下篇: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