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1/10/pc20211011ead40d650b8e475c8facb969f37b12cc.jpg
对于大理古城东南、邻近洱海边的生久三村(分别称为上生久、北生久、南生久)名字的由来,最近看到一则资料:其白语村名为“色给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1-10/11/027591.html

等待处理…

生生不息 长长久久

作者 大 魏
2021年10月11日  浏览量:3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对于大理古城东南、邻近洱海边的生久三村(分别称为上生久、北生久、南生久)名字的由来,最近看到一则资料:其白语村名为“色给”。据《鲁川志稿》作者王富先生解释,“色”为西,“给”为坡地。据此,“色给”就是西边有坡地的村庄。

以地理环境为村庄命名,在白族地区是很常见的。从地理环境来说,生久村西面一直到春牛寺村东面,历史上确实有一片坡地,至今还依稀可见。白语“色给”这个村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生久村村庄形成之初的原始面貌。

当然,这样按照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命名的解释自有道理、无可厚非。但我心中一直有着一个疑问:“生久”的村名一定也会有在地理位置、环境之外的形而上的、与“生生不息、长长久久”这样的祥瑞祈愿、祝福有关的含义。

从建在北生久村村头的生久三村本主庙里,似乎能看出一些端倪。在生久村《本主庙重建碑记》中写道:“修建本主庙,供奉本主是大理地区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生久三村本主姓姜,讳泽流,相传为南诏十一代主景庄皇帝佑世隆全新帝国时代扩疆征伐大将军段宗榜帐下一员将领,不幸阵亡后,谥为妙香佛国总统兵马大元帅爱民顺王三堂灵神,受大理地区本主最高统帅勅职,到洱海之对岸就任,途经生久,时值天色已晚,恰遇牧童信口留住,从此生久之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生生不息、邑人久久康宁。从此姜泽流便荣膺为生久三村本主,村民并为其修建了本主庙,定农历六月二十四为寿诞,即本主节。”

于是,生久村本主庙中“生民久荫”“福裕后昆”“佐天行化”“护国佑民”“泽被群生”“神恩浩荡”“羽盖三村”“本握权术神武英明生生庇万姓,主持公道威灵赫奕久久镇三村”等牌匾、楹联便充分佐证、诠释着“生久”二字的丰富内涵与外延,传达和反映了人们“生生不息、长长久久”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企盼、期望、向往、理想以及幸福安康之愿景的人文意义。

生久人的祖先把一位英雄、将领尊奉为村庄的本主,祈愿他“羽盖三村”“泽被群生” “生民久荫”,同时也予以这位“神化”了的人以莫大的人性化的通融与包容,充分说明了本主是神又是人、与人同形同性。传说,生久村的本主与邻村的女性本主相爱,常常在夜间打着灯笼从本主庙的窗户出去,与邻村女本主幽会,因此至今即使已经是重建的本主庙面对邻村的山墙上,仍然留着一道方形的窗户,可谓为其“大开方便之门”。这与鹤庆有个村叫白姐的女性本主,常常与附近一个村的本主东山将军幽会,有一次东山将军在白姐那里聊天聊过了头,慌乱离开之际错穿了白姐的一只绣花鞋,故而至今东山将军和白姐的本主塑像都是各穿一只绣花鞋和一只军靴的传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大理白族地区本主文化中诙谐有趣的一面。

另外还有个传说:古代有人从西域带回一棵石榴树种在生久村里。隔了数十年后,国王来到此地,看见石榴树蓬勃生长、越发越旺,遂取村名“生久”,意寓此地乃宜居、发旺之地。在这一传说中,同样也寄寓着人们与生俱来的对于生命、生活、富足、安康、和谐、幸福等的美好期待和愿望、祝祷,这些期待和愿望也将一直生生不息、长长久久……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烟溪书院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