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邑乡中心完小,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既是老师,又是“父母”,怀揣着“教书梦”,扎根大山,坚守初心和使命,用汗水浇灌着一届又一届学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们的人格,用爱心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的新希望,为孩子们走出大山,插上知识的翅膀。
“花之歌,本文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上午8∶40,朗朗的读书声从六年级教室里传出来,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学习新课文。教室里,一位身着彝族服饰名叫李柔星的同学,正在专心听老师讲课。李柔星是2019年9月乌栖完小校点撤并后,来到太邑乡中心完小上学的,虽然刚到新学校的时候不太适应,但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李柔星很快适应了新学校,适应了新生活。
“以前我在乌栖完小的时候,班里只有13名同学,所有科目都由一个老师来教。”李柔星说,“来到太邑乡中心完小以后,老师和同学都多了起来,我们班一共有45名同学,不同的科目由不同的老师教,我们吃住在学校,在老师的关心下,我觉得学校就像我们的家一样。”
2019年,太邑乡结合教育发展实际,对人数过少的者么完小、乌栖完小进行撤并,让这里的学生到教学资源和学习生活条件更好的太邑乡中心完小学习。如今,者么、乌栖的学生们吃住在学校,不再爬着山路去上学,在外务工的父母也不再为子女的学习生活担忧。李柔星的母亲李善慧玲介绍,来到新学校,孩子的朋友多了,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多,更重要的是,孩子现在住校,老师对他们相当好,自己有了外出务工的时间,家庭经济收入也随之增加,周末还可以回家看看孩子。
每天上午10∶00,在上完两节课之后,大课间活动的音乐在学校上空响起,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按照班级整齐站队,随着彝族打歌音乐响起,全校师生跟着节拍,跳起了欢快的彝族打歌,动作舒展、场面壮观。在全校大课间活动结束后,老师们会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叮嘱同学们近期要注意的事项。
“同学们,老师再交代一下交通安全教育,我们上学放学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特别是星期天回学校和星期五放学以后,同学们坐车不能乘坐无资质客运汽车、三轮车、摩托车等等,同学们上学放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洪、防汛,听清楚了没有?”太邑乡中心完小副校长李红智站在国旗下,向全校师生说道。
中午12∶00,铃声响起,完成了一上午的学习后,同学们来到食堂,开始享用免费营养午餐。这时,老师们会按照班级顺序,照顾好前来打饭的孩子们,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有时会端不稳饭菜,站在打饭窗口服务的老师,就会帮助他们端饭碗。等到全部学生都吃完后,老师们才能开始吃饭。
太邑乡中心完小六年级学生李梦雅一边吃饭一边高兴地说:“我们学校的饭菜既美味又健康,我们经常会吃到水煮鱼、烤鸭、宫保鸡丁、黄焖鸡等硬菜,例如今天我们就吃了黄焖鸡,还有西兰花,这些饭菜都很合我的胃口,非常好吃。”
太邑乡是我市唯一的山区乡,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许多孩子只能选择住校,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第一次离开父母,过上集体生活,大家都很不适应。今年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毕红云老师已经在太邑乡中心完小任教34年,和她搭档的毕启文老师,也有着37年的从教经历。今年,太邑乡中心完小一年级的25名小朋友中,就有19名住校生。两位毕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教会小朋友们叠被子、收拾衣物等生活技能。
太邑乡中心完小每天都安排值班老师,早上7∶00,值班老师早早就在宿舍间穿梭,叫低年级的孩子们起床,教他们穿衣叠被;晚上9∶00,值班老师还会走进每一间宿舍,查看每一名学生,遇到生病学生,还会第一时间联系孩子父母,沟通处理情况。
太邑乡中心完小六年级学生杨云说:“我们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晚上八点半下晚自习。期间,老师会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呵护着我们。”
每个星期五下午,在上完课以后,老师们会把回乌栖村、者么村的同学们集中起来,统一送到公交专线发车点,组织孩子们坐车回家。
“坐车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手头不要伸出窗外,坐稳扶好把手,下车的时候,不要把随身携带的东西、行李拿忘了,高年级的同学要照顾低年级的同学,现在请大家有序上车。”太邑乡中心完小教师杨木华一边带领孩子们列队出发去公交车站,一边叮嘱道。
准备乘车回乌栖村的六年级学生李佳蕊说:“每个星期五下午,老师都会把我们护送到公交车站,然后平安地送我们回家。到了星期天下午,当我们坐公交专线车来到车站后,老师又会把我们平安地接回学校里。”
同学们爱老师,老师们更爱同学,他们每天与学生朝夕相处,吃住在学校,守在学生身边,总有操不完的心,但正是有这些扎根山村的老师们的默默坚守,才守护出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未来与梦想。
太邑乡中心完小校长李结强说:“目前太邑乡中心完小共有14名教师,232名学生,有住校生180人。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外,还要轮流值班,值班老师和带班领导每天24小时都要在学校里照顾学生,虽然苦和累,但是看到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们都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太邑乡中心完小的教师们,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强烈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自己的完美人生,他们已记不清有多少太邑儿女从他们的课堂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去放飞人生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但是,他们一直都是太邑山间那缕最温暖的光,照亮着每一名孩子的前行之路。冬去春来,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了他们的脸庞,同时也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里,他们承载起山村教育的希望,用大好的青春扮靓一群群孩子的人生。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