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巷子连着什么很重要,什么人走进里面也很重要,这往往会决定或改变它的前途命运。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十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而正是西南联大的建立,昆明文化巷才有拨云见日之时。
西南联大校址在一二一大街云南师范大学内,从校门出来,穿过一二一大街就抵达文化巷。据载,南开办事处就设在文化巷8号。当时文化巷有很多茶馆,西南联大的很多著名教授和文化名人经常光顾,有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冰心、李公朴等。他们或在阳光明媚的午间、或在喧闹退去的夜晚、或在窗外雨声不断时分,品着热气腾腾的香茗,谈笑风生。至于他们具体谈什么,我们已无从知晓。但西南联大的校歌里这么唱:“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神京复,还燕碣!”从中可以肯定,他们的茶杯里大部分是真理的追求、国家命运的关注、一洗雪耻的信念、振兴中华的理想等等。
文化名人的汇聚给这条巷子注入了文化基因,所以它“活”了起来。当独自行走于文化巷,把商业气息阻挡在心灵之外,那些文化名人的身影似乎没有走远,他们的欢声笑语和豪言壮志犹如在耳边。这绝非幻觉,因为不管在哪个时代,他们那种悲壮的情怀、舍己为国的精神都不应该断裂和遗失。后人踩在他们的脚印上往前走,才不会迷失自我,才会走得更远。就在离文化巷不远处的西仓坡宿舍门口,闻一多先生遭到了特务的暗杀,他当时是否经过文化巷,特务是不是从文化巷穿过,然后向他靠近,谁也不知道,可那几声枪响让文化巷里的这群文化人感觉子弹就像打在自己的身上,很痛。这让他们惊醒,从而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子弹能射穿身体,但射不穿他们对正义的坚守和光明的追求。
后来,国家恢复高考,云南几所重点高校都集中在文化巷附近。人流量的增加让很多人看到了商机,各种店铺瞬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曾经林立的茶馆由于年轻人光顾得少而几乎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餐馆、服装店、饰品店等。年轻人身上有蓬勃的朝气,走进文化巷,无论是店铺的装修风格,还是所售商品的个性,抑或店铺的取名,都让人感觉很有活力。
酒香不怕巷子深,味美也不怕巷子深。文化巷没有高档豪华的大饭店,而小餐馆却无数,汇聚各方风味美食。在这里享用美食,比较实惠,刚好符合学生的消费需求。平常吃饭时间,很多餐馆的生意非常火爆,有的店还人满为患,要想一饱口福还得早早地去占位置,不然只能在门口排队等候,或者先挂个号,把电话号码留给服务员,然后到别的地方逛逛,等服务员打电话再回来。文化巷的餐馆各具特色,除了中国美食,还能享用到异国风味,有泰国美食,有韩国和日本料理,让年轻的吃货们“足不出巷”就能吃遍天下。
文化巷可谓包罗万象,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民族特色和时尚元素完美融合。可以买到漂亮的民族服饰,也可以买到最潮流的现代新款;可以吃到地方特色小吃,也可以吃到别具味道的西餐;可以听到优美悦耳的葫芦丝,也可以听到激情奔放的摇滚音乐……不管喜好什么,在文化巷都能得到满足。把闲暇时光寄托给文化巷,绝对是一种快乐的享受。每向前走一步,都会看到别样的风景,都会感受到别样的情怀。
文化巷连接一二一大街路口处,是云南大学的西院,住着各国的留学生,给文化巷增添了很多“洋气”。文化巷的酒吧、西餐厅里经常有外教和外籍留学生出入,有的直接寄宿在周边的居民楼里,享受春城宁静的时光,品味悠然自得的人生,故文化巷又被称为昆明的“洋人街”。
有容乃大,文化巷之所以被人关注、深受青睐、声名远播,与它的能容有直接的关系。文化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串联着无数人的生命故事,保存着很多的美好记忆。它看起来虽然很短很窄,但在人们的心中却很长很宽,也许一辈子都走不完,走不出去。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