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在大理这片苍山庇护、洱海哺育的美丽土地上,生活着汉、白、彝、回、傈僳、藏、傣7个世居民族,有哈尼、壮、苗、拉祜、阿昌、布依等25种民族成份。千百年来,生活在苍洱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安居乐业、民族团结的美好故事。而今,苍洱之间、蝴蝶泉畔,民族团结精神代代相传,民族团结果实芬芳馥郁。
曾经的龙尾古街商铺林立,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在这里积淀了上千年的人文故事。如今的龙尾古街修葺一新,民居焕彩,清水长流,虽然褪去了昔日的繁华,但是古朴宁静的街区已成为了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的乐土。
毕荷金花是来自弥渡县红岩镇清水村的彝族妇女,16岁时,她随同父母来到关迤社区居住,闲暇之余,她特别喜欢缠着母亲教她彝族传统刺绣技艺。2019年,毕荷金花参加了关迤社区的技能培训,不仅刺绣技能得到提升,也让她有了在关迤社区龙尾古街内创业的动力。2020年,毕荷金花在龙尾古街租下一间铺面,成为她制作绣品的工作室。在她的工作室里,有20多种传统的彝族刺绣工艺品,颇受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青睐。工作室开业以来,毕荷金花接到了许多订单,每天都在工作室里忙着制作绣品。
毕荷金花一边绣着刺绣一边介绍:“ 这里是老街,我会做一些传统的刺绣,就来这里开一小间工作室,以后发展也好一点。很多爱来老城区玩的游客都会来我店里看东西,所以开在这里是比较好的,我们跟隔壁邻居也相处得很好。”
“共居一座城、同饮一井水”,像毕荷金花一样把根“扎”在关迤社区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在离毕荷金花工作室不远的地方,就是关迤社区的二井,夏天的清晨,二井边上排满了打水背水的各族居民。大家排队打水的时候相互交流问好,不同的口音、不同的音调、不同的节奏,却是异常的和谐。
初夏的大理,花枝不断。在风趣浓郁、百花盛开的大理古城玉洱公园内,歌舞声不断。循着歌声,走进玉洱公园,可以倾听优秀民族文化的音符,体验民族团结和谐的乐土。
每天早上,李阿姨都会和姐妹们一起来到玉洱公园跳舞健身,共同享受退休后的惬意生活。
“我们这些姐妹经常到这里休闲,现在玉洱公园已经被命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我们这些姐妹各个民族的都有,藏族、傣族、景颇族、回族、汉族……我们在这里身心健康,也有凝聚力,相当幸福。”刚刚和姐妹们一起跳完舞蹈的李苓莉阿姨高兴地说。
在玉洱公园,“风花雪月”“风”“花”“雪”“月”“望夫云”“白族三道茶”“白族霸王鞭”8组雕塑鲜活地展现了白族的民族文化,提升了旅游文化内涵。走在银苍路中段、平等路中段等地,一幅幅清新别致的公益广告、一面面别具特色的文化墙,成为整个城市随处可见的点缀,它们与城市融为一体,持续散发着民族团结的芳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安居乐业。
巍山的彝族姑娘字丽,和来自不同城市、不同民族的6个同样怀揣着弘扬民族文化梦想的年轻人一起来到大理古城,在银苍社区的帮助下成立了紫藤纪杨家花园非遗文创园,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借助大理古城的旅游资源展示给大理市民和世界各地的游客。
字丽介绍:“我们主要是以彝族、白族、汉族等几个民族联合起来做一些非遗文化的文创活动。今天我们有彝族的打歌、白族的三道茶。我们做文创园的目的就是把环境展现给远方来的客人,让他们来到这里可以体验到我们的民族风情文化。”
在暖风中,大理镇银苍社区院内歌舞升平,社区文艺志愿者们穿着民族服装,在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排练舞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民族文化艺术景象。在社区居委会的后院,居民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看书,共享和谐时光。
伴随着玉洱公园的欢声笑语,在喜洲镇周城完小,也同样充满了童趣童真。下午15∶50,最后一节课的铃声准时响起,周城完小的少年宫活动如期开展,校园里的小广场内、篮球场上、大青树下、教学楼里,各个乡村少年宫兴趣小组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整个学校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苍山起舞,玉洱欢笑,大理真是一片好风光……”在大青树下,身着白族服装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挥下认真整齐地高歌白族歌曲,歌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在教室里,课桌上不再是厚重的课本和写不完的作业,取而代之的是扎染所需的各种布料和染料,扎花、印花、染花小组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诞生出一件件漂亮的扎染作品;在教学楼外,三弦小组的学生坐在树底下边乘凉边认真地听着省级非遗传承老师讲解三弦的构造、由来,并不时弹唱一首首优美的大本曲;在校门入口处的小广场上,小朋友们穿着民族服装跟着音乐欢快地跳着白族舞……这是周城完小近年来每次少年宫活动纪实。
周城完小校长赵绍平介绍:“学校借助少年宫平台大力弘扬白族文化,传承白族技艺,共设置了白族扎染、三弦、白族调、白族舞等17个活动兴趣小组,学校下一步规划建设白族扎染文化展室。少年宫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先导、以能力实践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特色,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全面面向学生、面向家长、面向社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
周城村是中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这里白族民风民俗淳朴、白族文化底蕴浓厚,周城完小在开展乡村少年宫活动中,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特色,与本土有机结合,借助乡村少年宫平台,大力弘扬传承白族文化,除了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外,对低段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组织学生到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参观,带领学生参加本主节、火把节、周城村栽秧会,让学生了解民族节日习俗,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周城完小四(1)班学生杨直涵高兴地说:“乡村少年宫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还让我们接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让我们对白族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大理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安居乐业的美丽故事正如一朵朵芳香四溢、常开长盛的花儿,交相辉映、连绵不绝,形成了一个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百花园”。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