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1/5/20210531141b2917310d40af9395c878ed664a84.jpg
5月29日,喜洲镇周城村白族农民齐聚一堂,举办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盛会——栽秧会。大理白族传统的栽秧会,是在春耕栽插时节为祈祷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1-06/01/026628.html

等待处理…

周城村:一年一度“栽秧会”

2021年06月01日  浏览量:3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5月29日,喜洲镇周城村白族农民齐聚一堂,举办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盛会——栽秧会。

大理白族传统的栽秧会,是在春耕栽插时节为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因其形式古朴,气氛活跃,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成为大理白族独特的一种传统习俗。栽秧会的举办,使紧张繁忙的栽插劳动成为轻松欢快的农家乐,将劳动和娱乐融为一体, 同时推动繁忙的栽插劳作按节令如期完成。

据杨周伟《朝圣魂归——南诏大理国》、胡蔚本《南诏野史》记载,公元937年,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因国家初立,百废待兴,为尽快恢复大理国的农业生产,在农忙时经常带着皇后杨桂仙到洱海周围各村落与农民同耕作;段思平去世后,大理地区农民为了纪念他,每年都要举办栽秧会。年复一年的栽秧会具备了组织协调全村栽秧进度和计划的功能,是加强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必然产物,同时通过竞争,也提高农民的栽秧能力,对农耕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堪称传统农耕文化的“活化石”,集中反映了白族人民农耕文化的成长过程。

过去,人们借助农耕祭祀活动,祈求农业生产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丰收。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工劳作的方式逐渐被现代化机械所替代,如今的栽秧会逐渐演变为集劳作、祭祀、歌舞、娱乐、美食、社交为一体的白族传统节庆活动。据悉,喜洲镇的栽秧会比较完整地继承了传统的民间礼仪,在大理白族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已被列入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记者 徐建伟 戴向晖 摄影报道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大理州阳光森林园艺专业合作社联合得胜家居到漾濞灾区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