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1/3/pc20210311276ffc1fa78047aa88dcb32cbcf3e549.jpg
说起大理,人们肯定最先想到的就是“风花雪月”。“风”指下关风,“花”指上关花,“雪”指苍山雪,“月”指洱海月,合起来就是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1-03/12/026018.html

等待处理…

风花雪月话乡愁

作者 罗武昌
2021年03月12日  浏览量:4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说起大理,人们肯定最先想到的就是“风花雪月”。“风”指下关风,“花”指上关花,“雪”指苍山雪,“月”指洱海月,合起来就是“风花雪月”。风花雪月是大理自然人文景观的高度集结,伴随电影《五朵金花》广为流传,大理一度成为人们心目中“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眼球,也拽住了每一位游子的思乡情结。

传说中,大理苍山为苍龙的化身,天帝体罚苍龙降世来点化苍山,于是苍龙的头化为龙首关,尾化为龙尾关,肋骨化为十九峰,肋间化为十八溪,因此就有了苍山巍峨壮丽的天然屏障,和十八溪流入洱海的潺潺流水。后来,南诏因“松明楼计”而六诏统一,建都太和城西,以太和城为内城,上、下两关为外城,南诏王皮罗阁和儿子阁罗凤分别修建和驻守两关。龙首关主要防吐蕃入侵,龙尾关主要防汉人入侵。两关前后呼应,加之西北风大,便有了“下关风吹上关花”之说。

那么,大理到底有着怎样耐人寻味的故事,让那么多人牵肠挂肚,魂飞梦萦呢?我们不妨从风花雪月的传奇故事说起。

关于下关风的传说

下关位于苍山和哀牢山之间的山谷出口处 ,由于入口处两山狭窄,中间成槽形,吹进去的风会产生上窜下跌或回旋的自然现象。据《大理县志》载:“由于平阳地面恒热气涨上升,而十八溪涧冷空气时来扑之,又有西南方四十里箐之多数冷空气至下关,为东山所阻,亦时时输入此平阳地面,亦复四周皆山,诸空气旋转其中,一时不能腾空而散,其狂如虎,拔木倾舟,有自来也。”所以,下关风是苍洱之间主要的风源,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世所罕见。一年之中大风日数在35天以上,冬春为风季,夏秋稍小。下关风平均风速达每秒12-14米,最大时速达每秒28米,妇人骑车、步行或有被掀倒之例,故下关有“风城”之称。

说起“下关风”,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南诏王有位美丽善良的公主叫阿凤,很多王孙公子争相求婚,公主却一个也没有答应。后来,公主在“绕三灵”盛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英俊的猎人,这位猎人独自居住在苍山玉局峰的岩洞里。两人相见恨晚,一见钟情。

有一天,南诏王突然告诉公主,已经把她许配给了一位大将军,择定吉日就要成亲了。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后整整哭了一夜,然后悄悄派人把消息告诉猎人。于是,猎人晚上趁着月光溜进王宫,把公主带回了玉局峰,并在岩洞中结成夫妻,过起自己的小日子来。夫妻俩一起打猎,一起开荒种地,生活过得很幸福。

公主失踪后,南诏王派人四处寻找,却一直没有公主的下落。心急火燎的南诏王便请来海东罗荃寺的罗荃法师。此人为人奸诈、会施各种法术,一进宫就告诉南诏王公主和猎人藏在玉局峰上,说他已在天镜阁用神灯照见了。南诏王听罢勃然大怒,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急命罗荃法师快快捉拿公主和猎人。于是,罗荃法师运起法术,顷刻间大雪封山、狂风大作,冻得山洞里的公主瑟瑟发抖。猎人见公主这般受罪,十分心疼,就想偷偷到罗荃寺盗走那件冬暖夏凉的“八宝袈裟”给公主御寒。心意已决,猎人便潜入罗荃寺,拿到袈裟拴在腰间就走。猎人还没走多远就被罗荃法师发现了,从寺里追赶了出来,一边念咒语一边把蒲团直朝猎人打去。蒲团正好打在猎人背上,猎人就像中箭的大雁一样,掉落洱海海底,变成了一只石骡。

公主在岩洞中日夜盼着丈夫归来,当听说猎人被罗荃法师所害,已化为石骡身坠洱海时,公主肝肠寸断,悲惨的哭声惊动了玉局峰一位修炼万年的白狐仙子。白狐仙子知道这是罗荃法师作的孽,需要用观音菩萨的六瓶风力把海水吹干,方能使猎人复活。于是,白狐仙子经历万水千山,来到南海普陀山借风。白狐仙子借得了六瓶风,就日夜兼程赶回来。途经江风寺时,其行踪被罗荃法师发现。法师暗地里弄了邪术,在江风寺设下绊脚石,白狐仙子冷不防绊了一跤,把辛辛苦苦求来的风瓶打碎了五个,那些风一下子就钻入天生桥下边的石洞里了。从此,下关每天都要刮大风,终年不消,“下关风”便由此得名。

白狐仙子拼死拿着最后一瓶仙风赶回玉局峰找到阿凤公主,让她拧开瓶盖朝洱海里吹,好救出猎人。但终因风力不足,只吹得波开浪裂,海底出现石骡又合上了,仅让公主见了一面又风平浪静,猎人永沉海底。公主痛苦万分,几天后忧愤而死。公主死后,精气一直冲向玉局峰顶端化为白云,忽起忽落,好像在向洱海深处探望,后人称它为“望夫云”。而那位好心的白狐仙子,看到公主殉情后,也因自己不慎把风瓶打碎没能救出猎人含恨而死,在苍山上便留下了一个“狐仙洞”。

千百年来,下关一年四季都吹风,而且是乱吹乱刮,传说就是五瓶仙风打碎在天生桥的缘故。

关于上关花的传说

喜洲有一个上关村,据说是上关花的起源地,而现在这个上关花公园,则是后人所建造的。

相传上关有棵“十里奇香树”,为仙人吕洞宾所种,花大如莲,香味胜过桂花,颜色呈粉白色,果实黑而坚硬,常常用来制作朝珠,故又称“朝珠花”。徐霞客《滇游日记》也有关于上关花的描述:“问老妪,指奇树在村后田间……其花黄白色,大如莲,亦有十二瓣,按月则闰增一瓣,与省会之说同……按志,榆城异产有木莲花,而不注何地,然他处亦不闻,岂即此耶?”《大理府志》载:“花树高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应十二月,遇闰月则多一瓣,俗以仙人遗种,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以其地名之。”

对于“上关花”,除典籍记载外,还有几个传说,比较流行的有两个:一是说当年有位善良的妇女难产时,得一位仙翁赐给朝珠含在口中,由于不慎将朝珠落地,便长出这棵奇异的花树。花树长成后“花大如莲,每年开十二瓣,闰年开十三瓣”,仿佛有一种佛坐莲花之感,年年开,月月开,浓郁的香味散溢百步之外。由于鲜花怒放时观者云集,经常招来贪官污吏的骚扰,害得百姓苦不堪言,百姓忍无可忍便将此花树砍了。从此,这棵神秘的上关花,便越来越扑朔迷离,令人神往。二是说有一个叫目莲的人,三岁时其母病逝,只能孤身一人四处乞讨度日。长大后经高人异士点化,得知其母已转世投胎变成了一条狗,在一个财主家看家护院。要让母亲转世成人,他必须吃斋念佛,诵经解厄。他听后从此信佛诵经,开始拯救母亲,来到财主家要买狗,财主因这条狗看家护院得力不愿卖。他在财主家磨了四十九天,财主还是不愿卖狗,但达成了做三年苦力就把狗给他的约定。于是,目莲含辛茹苦在财主家干了三年,财主把狗给了他。目莲欣喜万分,将经书放在一个箩筐里,将狗放在另一个箩筐里,同样重要的物体难分先后,遂挑成平排上路去寻找自己的栖身之地。他走了三天三夜,来到了一座树木茂密的大山,他在这座山上连续走了九天都没有走出去,最后累死在山上。过了几天,这座山上到处开满了花大如盘,形似莲花的不知名的花,后人为纪念目莲救母,就叫此花为“目莲花”,后称“木莲花”。

木莲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木,属于常绿乔木,叶片盛开时如莲花般舒展,因而被称为木莲,以别于莲花,为第四季冰期植物,有“活化石”的美誉。佛教贝叶经说是“优星花”“佛种买苗”。据有关专家考证,这种木莲花就是大理四景的“上关花”,也是隋炀帝梦中的“朝珠花”。

木莲属全世界有30余种,我国至少有20余种,其中,很多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物种。花亦挺立中空,且现五色,无边祥瑞。佛陀见其生像生境,唯求平净不争,故以为座,斋心戒行,深山求德,又有“佛花”之称,现成了大理地区珍奇花卉的代称。

关于苍山雪的传说

苍山又名点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2014年9月23日,在加拿大圣约翰举行的第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大理苍山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是继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后,云南省第二个被认定的世界地质公园。苍山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属喜马拉雅造山带南延部分,云岭山脉南端,由于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系在苍山结束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檐”。苍山公园地跨大理市、漾濞县和洱源县,由苍山、洱海和其间的山麓冲洪积平原三个带组成,总面积933平方千米。其间动植物资源丰富,苍山有9个植被型,13个植被亚型和陆生脊椎动物604种;洱海有鱼类30多种、水生植物61种、水禽59种,是集地质地貌、动植物、民族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大理市于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9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14年9月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雄伟壮丽的苍山横亘大理境内,属于横断山系云岭山脉中支的南端,西北是海拔4000米以上绵延千余公里的青藏高原,东南是平均海拔2000米的云贵高原,属青藏与云贵两大高原的过渡区域,是显著的地理分界点,也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苍山由十九座山峰自北而南组成,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峰。两峰夹一溪,分别为霞移、万花、阳溪、茫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葶溟和阳南溪。其中马龙峰、玉局峰、雪人峰、中和峰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关于“苍山雪”,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瘟神来到大理坝子残害百姓,导致“十人得病九人亡”。这时,有白族两兄妹为拯救受苦受难的百姓,遂在观音指引下去学习法术。兄妹俩学成归来后,就用法术把瘟神赶到苍山顶上,并用大雪把瘟神冻死。为防止瘟神死而复生,继续危害百姓,兄妹俩亦在苍山雪人峰上变成了雪神,永远镇住苍山上的瘟神,日夜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从此,苍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之雪,人称“苍山雪”。

苍山雪景的宏博壮丽,堪与阿尔卑斯山媲美。虽然传说美丽动人,而实际上呢,则是因为苍山海拔太高,山顶气温太低的缘故。这些山峰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其中有7座山峰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为4122米,而洱海海拔高度只有1972米。因高差大,故洱海坝子气候温凉、苍山顶四季气候湿冷。有关苍山雪的美妙之处,明代杨升庵有诗为证:“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显其技。”元代黄华诗碑中有“桂镜台挂玉龙,半山飞雪天风”的佳句,翰林学士张来仪也有“阴岩犹太古雪,白石一化三千秋”的神来之笔。苍山顶上千年不化的积雪,在四季如春的大理,不得不算是一件奇事了。

关于洱海月的传说

洱海是白族儿女的“母亲湖”,先民称“金月亮”,古称洱河、叶榆河、叶榆泽、弥河等,因外形如同耳朵,故名洱海。洱海流域地处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发源于洱源县的茈碧湖,源头出自罢谷山,北有弥苴河注入,东南收波罗江水,西纳苍山十八溪水,总径流面积2565平方公里,湖面面积约251平方公里,蓄水量3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约11.5米,最深为20米。洱海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在中国淡水湖中居第7位。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调节气候、渔业、航运、旅游七大主要功能,是大理生存发展的根基,共有两个出水口:一个在下关西洱河“闸门”,经漾濞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另一个是海东南村“引洱入宾”工程,将洱海水引入宾川作灌溉之用。

关于“洱海月”,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天宫有一位公主羡慕人间美满幸福的生活,便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村,与一位渔民小伙成婚。公主看到丈夫和渔民们打渔非常辛苦,想帮助大家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们能打到更多的鱼。从此,宝镜就在海底变成了“金月亮”,光芒四射,照着世世代代的捕鱼人,渔民的生活更加美满幸福了,就有了如今的“洱海月”。

洱海的美,除众所周知的“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外,还有“点苍别后无消息,魂梦还游洱海西”“水流直下洱海深,陆地夫容矗相向”“浮云目断苍山外,落月魂消洱海边”“小挫纵然闻洱海,大勋终望集昆阳”和郭沫若“风花雪月古城开,洱海苍山次第排”等。其实,洱海月的美缘于洱海四周茫茫林海的保护,俗话说“山头栽满树,形同修水库。”有树才有水,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源头。如今,洱海保护已从“三退三还”“六大工程”“网格化管理”“七大行动”提升到“八大攻坚战”,保护区域从“一湖之治”上升到“流域之治”,保护范围也从251平方公里的湖面扩大到2565平方公里的径流区。当微风习习的夜晚,漫步在洱海边,看到一轮明月在清澈的湖水里微微晃动时,那种心情才叫“无以言表”。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因此,苍山除许多珍贵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外,还有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如国家保护的水青树、云南梧桐、蓝果杜鹃、延龄草,以及仅苍山特有的龙女花、苍山杜鹃、大理独花报春、高河菜、美报春等;有国家保护动物猕猴、水獭、血雉、红腹角雉等。洱海里还有各种鱼类、水鸟、虾、螺蛳、蚌、水獭、菱角、芦苇、海菜等,其中弓鱼被誉为鱼魁。如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集结,给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锦上添花,难怪人们纷沓而至、流连忘返。

白族民谣“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响彻大地,让“风花雪月”的美名蜚声海内外,成为大理一张最靓丽的名片,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风花雪月,堪称大理的另一个称谓。家在大理,我深爱着这片土地,有责任、有义务向世人讲述风花雪月的故事。因为,苍山洱海的美景不仅是大理的、中国的,也应该是世界的。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