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1/3/20210311a980c4b80eea4dc8b70bc3a7b954c9bd.jpg
编前:近年来,我市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提高成色和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1-03/12/026014.html

等待处理…

关迤社区:服务管理开新局 民族团结睦邻里

2021年03月12日  浏览量:3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编前:近年来,我市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不断提高成色和质量,为云南建设高水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贡献大理力量。为进一步聚焦主题主线,着力培育典型示范,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迎接建党100周年。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开设大理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初春的清晨,太和街道关迤社区内的二井边上,排满了打水背水的各族居民。大家排队打水的时候,以不同的口音相互交流问好,互相谦让、秩序井然,真正体现了共居一座城、同饮一井水的社会和谐。

关迤社区是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地,来自太邑乡者摩村、弥渡县红岩镇清水沟村的白族、彝族流动人口习惯在关迤社区租房居住,方便务工和创业。多年来,居住在关迤社区内各族群众的生活方式已悄然改变,他们自然地融入到关迤社区。

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营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关迤社区结合民族传统节日开展联谊谈心活动,在民族节庆期间,社区积极邀请各族群众以新形势、新内容、多载体开展少数民族联谊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毕荷金花是一名来自弥渡县红岩镇清水村的彝族妇女,十六岁的时候,她就随同父母到关迤社区居住,帮助父母做饭,学习彝族传统刺绣技艺。2020年,毕荷金花在龙尾古街租下了一间铺面,成为她制作绣品的工作室。工作室开业以来,毕荷金花接到了许多订单,每天都在工作室里忙碌,制作绣品,把自己“扎”在了关迤社区,真正做到了在这里安居乐业。

为摸清流动人口底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关迤社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社区服务大厅,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体系,实行网格精细化管理。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基础上,以“一坡、一营、五条街、十七条巷、十一个小区、经济适用房”为主片区,将社区划分为2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至3名网格员,负责“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流动人口流入流出统计上报、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上报”等工作。关迤社区还与太邑乡者摩村党总支和弥渡县红岩镇清水村党总支签订了《党建联建共创共建协议书》《少数民族人口输出地输入地对接联系协议书》,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协作,明确了少数民族流动党员及人口的双向管理、双向服务。

杨玉山是太邑乡者摩村村民,居住在关迤社区做花卉经营已经十多年。2015年,杨玉山选举成为者摩村党总支关迤党支部书记。由于该支部的8名党员都属于流动党员,日常的支部会议、活动等只能临时找地点开展。自从关迤社区与者摩村党总支签订了《党建联建共创共建协议书》《少数民族人口输出地输入地对接联系协议书》以后,关迤社区就把社区的会议室无偿提供给杨玉山所在的关迤党支部使用,让支部活动有了固定场所,让流动党员在第二故乡找到了自己的“家”。

通过一系列的民生服务,化解了少数民族融入难的问题,让社区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把关迤社区当作自己的家,积极参与到“三清洁”活动、洱海保护、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工作中,共同参与美丽家园的建设。

记者 郭鹏昌 吴 志 摄影报道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我市建管并举提升城市品质
下篇:大理市委党校与江阴市委党校、腾冲市委党校缔结为“友好党校”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