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1/3/pc2021030169e494e94ece4fdc9299f11a03d7843d.jpg
春临之时,韭菜刚发,是食韭的最佳时节。一边啖春韭之嫩美,一边想象那些剪韭身影背后之意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因为韭菜是“割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1-03/02/025930.html

等待处理…

剪春韭

作者 方 华
2021年03月02日  浏览量:3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春临之时,韭菜刚发,是食韭的最佳时节。一边啖春韭之嫩美,一边想象那些剪韭身影背后之意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因为韭菜是“割复生”,可以一茬一茬地剪割,割后又会自动生长。故“韭”字“久”音。《说文解字》中对韭字就是这样解释:“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韭”字,象形、会意二者兼有,下面的“一”字可理解为韭菜植根的大地,大地是一,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韭”字中的“非”,又表示可以收割三次,三和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无数。你看,一个简单的“韭”,就具有这样丰富的内涵,很有哲学的意味。

割韭菜在农人手里是简单的农活,可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却是具有浪漫意象的。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这是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诗句。我们可以援诗想象,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晚上,历经安史之乱四处漂泊的杜甫,来到好友卫八寓居的乡村。两人二十年后相遇,惊喜万分。忆当年分别,都还没有结婚,如今儿女成行,鬓发苍苍,许多旧友也已离世。未及感慨,主人就急急地嘱咐儿女罗酒浆,剪春韭,炊黄粱。于是两位久别重逢的老友,开怀畅饮,细说别后沧桑。

从此,夜雨剪春韭在文人笔下便有了离别重逢之意,有了乡愁的成分,有了世事茫茫的感慨。如李商隐《题李上谟壁》中的“江庭犹近别,山舍得幽期。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辛弃疾的《昭君怨》:“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君去问曹瞒。好公安。试看如今白发。却为中年离别。风雨正崔嵬。早归来。”

中国文化中还善于把雅名叫俗,把俗名叫雅。比如称水仙为“雅蒜”,再雅也不过是棵会开花的蒜。而韭菜在五辛当中被称为“兰葱”,形象立时就优雅了。

明朝诗人高启的《韭》诗云:“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阳春时节,韭熟春浓,若有朋自远方来,当割韭把酒,细品韭之蕴味,不亦乐乎。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陌上云晴风盈袖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