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的旋律由远而近。那一刻,突然就想起父亲!岁月带走了他,却没有带走我的思念,更没有带走他的思想、他的精神。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邻居家播放的,那时,我们刚刚没了房子。当然,那时的我,还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四年级小学生,歌词的含义是无法理解的,但依旧感觉得出来歌曲中有一点点感伤和一种坚持的韵味。有时候,一个人对某种韵律的体味是不分年龄和经历的,只是一种本能的感受。
那一年也是父亲一生中唯一一次用一本专用笔记记录点点滴滴的一年。而这本笔记直到2015年,父亲离世后整理遗物时我才第一次看到。在笔记本的扉页,父亲用他一贯工整、飘逸的钢笔字写下前言:“一九八九年十月十八日上午十一时,原居东山墙突然完全倒塌,幸好家人无伤亡,也未祸及邻居,此不幸中大幸也。事故发生当日,镇政府、村公所、镇教办、社队领导赶来慰问,组织群众,为我抢搬物资、家具,安顿住所。党恩、政恩、民恩感激不尽。一连数日,亲友、同事纷纷前来慰问,出谋划策,助言、助钱、助劳力。”
为感恩,同时也为告诉子女们坚强地面对生活、热爱家园,父亲把那一年我们居无定所日子里得到的亲友帮助、乡政府救助以及重建家园的所有情况详细记录了下来。
说实话,虽然30年过去,但1989年给我的记忆就是冬天里象征着“家”的那两间房子没了,整个冬天都很冷,真的很冷。
直到现在,父母带我挤在一堆杂物里生活的影像依旧清晰。寒风瑟瑟,充当着“门”之作用的那块旧布帘,也飘荡在回忆里,不曾离开。从此,房子对于“家”的意义让我铭心。我是那么渴望有一所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可以天天在里面听《渴望》。尽管,父亲一直都说人在,家就在,但年少的我对房子这个物质的渴望更超过了对“人在,家就在”的深层理解。
那一年,我的记忆里,还有母亲满含热泪,拿着扫把对着我的小腿一顿猛揍。那是房子重建时的某一天,家里请了几位泥水匠来帮忙,母亲好不容易买了一点肉招待他们。厨房在帐篷里,没有门。不懂事的我看见外面有几个女孩子在跳绳,莫名其妙地就跑去跟人家玩,直接忘记了曾答应妈妈要守在帐篷里,守着那点肉。没想到,很不幸,砧板上那一点可怜的肉被闲逛的一条狗全吃了。结果,可想而知,母亲难过、我挨揍、帮忙的乡亲没肉吃……所以,那时我最大的渴望就是,母亲不再焦虑、不再悲伤,母亲天天在岁月里笑靥如花。
时隔多年,母亲还在感叹幸运之神的眷顾。只因房屋完全倒塌的前夜,半夜三点多,东墙已经塌方一大片,但我们不知情,还在东墙下睡了一夜。母亲的话让我唏嘘不已,有种后怕又幸运的感觉。原来,第二天清晨才完全倒塌的房屋之所以能支离破碎地勉强支撑了一夜,是因为墙内居然横着一根木柱,这根柱子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完全断离。自此,终于明白父亲所言“人在,家就在”的真正含义——那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是悲喜交加的情怀。
又静静地听了一遍《渴望》,曾经的听不懂如今却直抵内心。岁月如刀,却也不妨碍我们重温岁月的点滴。是的,一个人还能感知岁月的变迁,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因为,再也没有比清醒地活着更有意义的岁月恩赐了。所以,此刻,所谓渴望,不过是希望岁月静好,流年芳香。
谁说岁月无情?其实,某些时候,无情亦有情。岁月流逝,有回忆、有经历、有渴望,何尝不是岁月给予的最大深情!
历经岁月的沉淀,却依然怀揣着阳光的心态,去想念、去铭记、去感受、去爱恋,便是岁月如刀里一道又一道温暖如初的风景线。岁月给予你经历,教会你成长,而你,面对岁月的种种恩赐,在这锦瑟年华里总得要有所回报,有所选择,有所坚持。
愿每个人,在纷呈世相中可以端坐磐石上,醉卧时光里。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