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1/1/2021010795d9209a302f4ec4914c1b17ec61f4a4.jpg
近年来,大理市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分类实施,科学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转型发展矿山整治攻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1-01/08/025521.html

等待处理…

天蓝水清山更绿 生态“颜值”再升级

大理市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转型发展矿山整治攻坚战成效初显

作者 鲍亚颖 杨 阳 文/图
2021年01月08日  浏览量:2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近年来,大理市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多措并举、分类实施,科学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转型发展矿山整治攻坚战工作,将昔日矿山上的“生态疮疤”变身为有林有景的全新生态示范区。


生态修复还“绿”于山

走进位于凤仪镇的许义斌矿山就会看到,在这个三面环山的小山坳里,曾经的矿山坑壁修建成阶梯状,每台都栽种了不同品种、各种规格的花木,清风拂过,树枝随风摇摆。经过养护工人的辛勤管养,山体正在返青复绿。

“许义斌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1290万元,从2019年2月3日开工,由于矿山主要是石灰岩,公司通过机械、削坡、卸载等方式,达到适合喷坡的条件后进行铺设网片和团粒喷播,最后再进行养护管理。”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经理凌观船介绍,树种选择了乔木、灌木和草麦,两年以后可以形成一个乔、灌、草的自然群落。

在实施生态治理修复过程中,我市根据矿山的开采现状及矿区地质地形的特点,主要采用以机械进行削坡卸载,消除坡面危岩体和浮石;通过人工清理边坡,除去表面浮土和杂草、平整坡面,为植被恢复创造良好立地条件。修复方式本着宜喷则喷、宜栽则栽、宜播则播的原则,对边坡采用挂网固定、团粒喷播的工艺进行生态恢复;对宕底采用种植土回填、栽植本地树种旱冬瓜;对立地条件良好区域作撒播乔灌草籽的方式进行复绿。

“我们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工程治理为辅’的指导原则,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治理理念,整个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先后共计投入资金2.5亿元,完成修复面积5771亩。目前,全市所有关停矿山已完成修复工作,进入养护阶段。”大理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钱继勇介绍。

几年前,凤仪镇长头箐、羊后箐的植被非常好,长满了松树,每年村民都会上山收菌子。自从矿山被开采以后,私挖乱采行为泛滥,植被遭到破坏,村里道路损毁严重,一吹大风尘土满天,自然环境变得很差。家住山脚丰乐村南汤天村的毕朝龙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后,毕朝龙主动申请参与修复山体的养护。深知种树“三分靠种,七分靠养”,在岩石裸露的山体上种树非常不易,造林绿化难度十分大,因此毕朝龙格外用心,浇水、除虫、除草……每天在山上忙碌着。

“自从开始修复以后,树长起来了,山也慢慢地绿起来了,环境好了我们自己也瞧着舒服。”毕朝龙说,现在他在家门口做养护,每个月可以收入4000多元,不仅可以照顾家里,还能为保护洱海尽一点力。

“退二进三”还“绿”于民

在大理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拆除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企业在进行生产线拆除的同时,也对被破坏矿山进行了生态修复。

“我们公司矿山占地面积大约200亩,公司的修复治理方案经过专家评审并着手开始进行修复。矿山修复主要采取边坡治理、种植草皮、灌木及树木等方式。”大理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志敏说,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完成以后,环境面貌将比原来更优化、更美好。

为进一步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大理市对洱海周边的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大理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大理红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水泥企业有序实施搬迁转移。2019年12月31日,3家水泥厂如期实现全面关停目标,并按“退二进三”项目转型升级发展。

多年来,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大理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大理红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为大理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上登”牌水泥,大理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红塔”牌水泥,大理红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红山岩”牌水泥,曾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名优品牌”等殊荣,为省内及国内一批交通、水电、市政建设等重点工程和城乡、工业、民用等建设工程提供了优质建材产品。如今,为了大理的绿水青山,3家水泥企业主动参与到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转型发展攻坚战中,并积极完成企业搬迁产业转移任务。

目前,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已搬迁至宾川县,大理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大理红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已将产能转移至祥云县,祥云县、宾川县新建项目已建成试生产。在搬迁拆除的同时,大理水泥、红山水泥两家水泥厂按照“退二进三”项目有序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工作,红山水泥公司转型为发展体育产业,大理水泥集团转型为发展教育产业,滇西水泥厂退出以后将打造高端生物医药及机械制造产业,在整体上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公司现在已经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签订协议合作,下一步,我们将在原厂址打造哈工技术教育产业园区,1000吨生产线拆除后土地用来办学校,3000吨生产线则保留原材料库和部分建筑,作为公司建厂58年的历史见证,并把它作为文旅项目打造成网红打卡点。”大理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雄告诉记者。

巡查“升级”还“绿”于行

初冬的大理,寒意渐浓。一大早,迎着初升的太阳,大理市自然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又开始了对辖区关停矿山的日常巡查。

大理经开区、凤仪镇、海东镇……一个个乡镇、一座座非煤矿山,工作人员从早到晚一圈巡查下来已经是下午6∶00多了。每到一处,对于辖区矿山情况,工作人员都了然于胸,这种熟稔背后,是大家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的辛苦付出的积累。

2016年以来,为进一步规范矿山开采秩序,严厉打击私挖乱采行为,大理市对辖区内的矿山开展了全方位巡查,做到对非法采矿行为“露头就打”,把非法采矿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近年来,我市共关停非煤矿山49个。非煤矿山关停以后,我们对所有的非煤矿山生产、生活设施进行了全面拆除,并制定了大理市国土资源动态巡查方案,对所有关停矿山进行全方位的巡查和监管。”钱继勇说。

工作中,根据《大理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实施方案》,大理市自然资源局制定《大理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实施方案》,将洱海流域列入一级巡查区,联合各乡镇及市相关部门切实加大巡查力度,按照制定的年度动态巡查方案,强化巡查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对涉及乡镇关停矿山进行巡查。

同时,大理市面向社会公布“关闭矿区严禁开采”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并在洱海流域挖砂取石敏感区域设置“洱海保护严禁开采”警示牌。以洱海流域为重点深入持久开展矿产资源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认真开展矿产卫片图斑核查工作,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完成了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矿产违法核实查处工作。

“2016年至今,我市对非煤矿山整治巡查达1200人次,发现违法违规案件20余起,移送公安机关1起。”大理市自然资源局矿管科科长、执法监察大队副大队长马利锋介绍。这一切,展现出近年来大理市开展矿山整治的坚定决心。通过加强巡查监管,进一步规范全市矿产资源管理,打击私挖乱采行为,确保绿水青山常在。

废弃矿山复绿,大理市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与促进经济融合发展之路。从随处可见的废矿渣、开采坑等“旧伤疤”到现在的矿山整治生态修复项目,昔日荒芜的矿区被一片片茂盛的树林代替。如今,大理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生态“颜值”再升级,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