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0/11/202011129e67d2bf3b6448b5907471e85a49b061.jpg
10月底的绵绵阴雨让深秋的气温骤降,而对于银桥镇双阳村的干部群众来说,还有一个人的离世让他们在这一份寒意外更觉痛心和不舍,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0-11/13/025016.html

等待处理…

在脱贫攻坚战场书写无悔青春

——记扶贫好干部银桥镇双阳村委会主任杨继周

作者 田宇娇 文/图
2020年11月13日  浏览量:46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10月底的绵绵阴雨让深秋的气温骤降,而对于银桥镇双阳村的干部群众来说,还有一个人的离世让他们在这一份寒意外更觉痛心和不舍,村民的贴心人、扶贫战场中的好战士、好干部杨继周同志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医院抢救无效于10月25日凌晨逝世,年仅35岁······

“离出事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可是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有什么工作要通知双阳村,第一个反应就是打电话给继周,真的接受不了。”银桥镇扶贫办主任周宁提起杨继周的离世,想到通讯录里存着的号码再也无人接听,她眼泛泪花:“他真的为脱贫攻坚工作付出太多。”

用脚步丈量责任

1985年出生的杨继周16岁就参军入伍,2007年退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双阳建设家乡,在村党总支书记杜学标的推荐下进入村委会,从共青团专干做起,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先后被选举为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更是展现了军人的优良作风和过硬素质,成为了冲锋在前的一线“突击兵”。

双阳村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29户是因病、因残致贫户,杨继周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们。为了能摸清每家每户的情况,让每一位患病的贫困户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他和卫生院的杨茹辉院长一起跑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是继周帮我们背医药箱,跟着我们跑村入户,每一户什么情况他张嘴就能说。”杨院长说起之前入户的场景,杨继周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作风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截至2019年底,全村人员都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门诊、住院都有相应报销凭证,并办理了特殊病、慢性病就医卡34人和“两病”备案卡19人,确保基本医疗100%覆盖。

建档立卡贫困户段要才双目失明,妻子赵寸晴有智力障碍,仅有儿子赵德根一个劳动力,生活拮据,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杨继周多次上门帮助他们找出路。会吹唢呐的赵德根腼腆内向,杨继周帮忙张罗着联系村里办红白喜事的人家,看他年轻,为人忠厚老实,杨继周还帮他争取了村委会的公益性岗位。为了解决他们的危房问题,杨继周多方协调筹资,争取政策,终于在2013年帮助赵德根一家建起了两间两层砖混结构房。“多亏杨大哥,我们家的生活才一点点好起来。”赵德根感激地说。

用真心践行使命

村委会事务繁杂,“5+2”“白+黑”是常态,村里其他干部免不了要抱怨几句,杨继周却整天乐呵呵,面对工作任务从不推、躲、拖、滑,把一颗真心献给了双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杨继周身材高高大大,干起工作来却是心细如发。杨恋霞父母早亡,姐妹俩与奶奶费孝现相依为命,费孝现年老多病,无经济收入来源,杨继周了解情况后,积极给姐妹俩争取孤儿补助,将奶奶费孝现纳入低保,又多次请银桥镇国土所工作人员实地勘察,与村民沟通协商,解决了宅基地问题,争取资金新建了一层四间平房。“杨叔叔平常就很关心我们,他经常跟我们说奶奶年纪大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才能报答她的养育之恩。有一年冬天,他还提了电热毯来家里看我们,怕我们着凉生病。”杨恋霞回忆起之前杨主任给予她们的帮助,心中充满了感激。

双阳村双鸳自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飞是杨继周的“发小”,因长期外出打工,照顾不了年迈的母亲和身患精神疾病的弟弟。杨继周就经常到杨飞家走访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积极争取农村低保政策,并帮助实施 “空心村”整治项目,大大改善了杨飞家“困在空心村”的穷苦生活。“我家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全得感谢一个人,就是杨继周。”杨飞至今也忘不了杨继周在脱贫攻坚期间对他们家所做的工作和帮助。

开展“百日攻坚”“百日提升”工作时,杨继周不仅要求村组干部要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中认真分析、仔细排查,全面做到不遮掩、不弄虚作假,而且他本人在走访排查农户基本情况时,总是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好每一户的情况,全面摸排出外出务工、房屋建设、学生就学、残疾人、预脱贫、返贫等各类基础数据,并与贫困户共同商议发展方向。在他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全村干部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稳定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32户122人,兜底保障3户8人。截至2019年底,双阳村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用无我诠释担当

过去双阳村石材加工经营户达200余户,废弃石材乱堆乱放现象普遍,行路难、环境差等问题日益突出,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积累了许多矛盾。作为村委会主任的杨继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认真学习相关政策精神后,杨继周对班子成员说,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推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村改变“脏、乱、差”面貌的最佳机会。说干就干,立马行动,他带领村干部一班人东家进、西家出,白天入户走访、晚上开会研究,用最快速度拟定新农村建设方案并争取到当年市级示范村项目支持。2013年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给双阳村南阳自然村带来了巨大变化,从村心路硬化、铺设排污管网、修复古迹遗产、进村主干道绿化美化、村中心广场改建到白族民居改造并彩绘,再到设置进村路标识、路灯以及垃圾箱……涉及12个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465万元。

“在工作上,杨继周尽心尽责、任劳任怨,从不畏缩、从不推脱,把每一项工作都认真负责地做好。”双阳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杜学标说:“他担任村委会主任的这些年,是双阳村变化最大的几年。”

杨继周始终将老百姓的需求冷暖放在心里,哪家有什么困难、谁有什么病,他都一清二楚,并能够及时提供帮助,但对于自己家庭的关爱却总是“缺位”,一门心思经营双阳村这个“大家”,时常忽略了自己的“小家”。下班后回家吃饭、抽时间多陪陪女儿,这些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小事,也常常因为村委会的工作而被搁置。提起这些,妻子杨艳娇有些埋怨:“他一心只有工作,女儿还小,还没有好好陪伴孩子成长,看着她成才、成家,就这么撒手走了,家里的顶梁柱也倒了。”

出事的那天上午,杨继周和村监委主任张利解一起到白石溪巡河。白石溪南岸曾经有20多家石材加工户,污水直排入河,污染严重,白石溪一度成为“牛奶河”。为了保护洱海,也为了人居环境提升改造,杨继周痛下决心,带领村组干部到加工户家中做工作,取缔了岸边的石材加工户,啃下了一块“硬骨头”。随后杨继周积极到镇里争取项目资金30余万元,对白石溪两岸绿化600多米,建设白石溪护栏400米,取缔原有露天垃圾池,筑起花台,放上石桌石凳,将其改造为老年人休闲场所。

下午,在完成脱贫攻坚入户走访和乱占耕地建房摸排巡查工作后,杨继周担心石材加工户的污水因连日阴雨而流入沟渠,便和同行的专干费少壮分开,独自前往费向春的石材加工点查看,谁知这一去竟是永别……

苍山不语,洱海含泪。杨继周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他热爱的家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里仍然牵挂的是工作。回望他的一生,他是那么的平凡,在村委会工作13年,是千千万万普通村干部的缩影,可他又是那么的伟大,一步一个脚印,给脱贫攻坚工作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用自己的担当奉献诠释了一位年轻党员的初心使命。

杨继周虽离我们而去,但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为人正派、坚守原则的高尚情操;勇于担当、勤政实干的优良作风;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鼓舞和激励着全市党员干部在推动新时代大理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大理中奋发向上,再攀高峰。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