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0/11/2020110450e939a00e6d4f42b6b03fc944f9f4c5.jpg
走进凤仪镇后山村,农家小院飘出沁人心脾的阵阵松香。院落里,勤劳的彝族妇女正忙着将山上采摘的松果进行脱粒、筛选、晾晒、打包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0-11/05/024935.html

等待处理…

凤仪后山村:松果果变身“金果果” 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2020年11月05日  浏览量:3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走进凤仪镇后山村,农家小院飘出沁人心脾的阵阵松香。院落里,勤劳的彝族妇女正忙着将山上采摘的松果进行脱粒、筛选、晾晒、打包,繁忙的景象和村民们脸上的丰收幸福笑容相映成趣。

飒爽深秋,后山村近30000亩华山松饱满的松果挂满了枝头,松子产量十分可观。过去,由于后山村地处山区、交通十分不便,村民们采摘的松子虽然颗粒饱满均匀、果肉脆润香甜、皮薄易剥,但受到交通的限制,销量一直上不去。而现在,在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村里修起了平坦的水泥路,打通了连接外界的快速通道,每逢松子丰收的季节,经销商就到后山村进行收购,并将松子销往全国各地。销量上去了,村民们又努力改进加工技术,持续产出质量稳定的上好松子,真正将“松果果”变身“金果果”。

这几天,村民罗成艳一家格外忙碌,她家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松果生产加工的每一道工序。自从罗成艳家在全村第一家使用机器进行松果脱粒后,省工省时、质量稳定、提高产量等优点便迅速被村民们所认可和接受。今年,罗成艳全家增加了1万多元的松果产业收入。“以前我们手工剥松果,不仅慢,而且非常伤手,现在用上了机器,又快、质量又稳定,产量上去了,收入自然就增加了。”

近年来,后山村在探索发展产业扶贫的道路上,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围绕脱贫攻坚目标要求,把发展华山松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一个新渠道,探索出了一条靠山发展、以林致富的新路子。“今年村里收获了300吨青松果,生产出了60吨松子,按照松子每公斤30块钱计算,仅华山松种植这一项,全村就能收入180万元。”后山村村委会主任罗红银自豪地说,“林子底下还长着生态松露,每年采松果的季节也同时采松露,又能为村里增加50万元左右的收入。”

如今,后山村的华山松产业已覆盖村里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多元。后山村实现了扶贫方式由“救济式”向“参与式”的转变,地道山货松果果变身致富“金果果”,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滋润,小康路越走越宽阔。

记者 鲍亚颖 杨振飞 摄影报道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满江司法所切实加强妇女法治宣传教育
下篇:大理供电局突出行业特色助力脱贫攻坚显成效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