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0/10/pc202010189353576d50b3445f805bb9b45430bdb1.jpg
日入深秋,故乡一颗颗成熟的栗子渐渐在树上咧开了嘴。每逢板栗成熟之际,我就爱将其煮而食之,味道甘甜软糯,在舌尖久久留香。事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0-10/19/024777.html

等待处理…

板栗,道不尽的深秋古韵

作者 曾 龙
2020年10月19日  浏览量:2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日入深秋,故乡一颗颗成熟的栗子渐渐在树上咧开了嘴。每逢板栗成熟之际,我就爱将其煮而食之,味道甘甜软糯,在舌尖久久留香。事实上,食栗之风古已有之,在古时,栗子还与李、杏、桃、枣被并列为“五果”。

原始社会,人们在采集和渔猎后常常聚坐在栗树之下,围火烧栗食。这时,姑娘们若相中了自己的意中人,就会将烧熟后的栗子投向对方,凡被击中者即赠予配玉,相约结为夫妻。

而关于板栗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中就曾提到:“栗在东门之外,不在园圃之间,则行道树也。”后来,在汉人所著的《三秦记》中同样也有对板栗的记载:“汉武帝栗园,有栗十五颗一升。”

说完板栗的历史,古人如何吃板栗也颇值得一提。清朝时期所著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就对板栗的吃法有过记载:“生熟皆佳,点肴并用。嫩时嚼之,作桂花香。老者风干,则甜而嫩。”

当然,还有我们所熟知的糖炒板栗,在古时同样也是颇受欢迎的吃法。炒栗子在古时被称为“灌糖香”,最早记载于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文中提到了开封最负盛名的炒栗店——李和炒栗。此外,在《东京梦华录》中也曾提到过这家异常火爆的炒栗店:“鸡头上市,则梁门里李和家最盛。”

栗子不仅甘甜味美,营养价值高,而且由于所含淀粉多,还可以代替粮食用来充饥。所以板栗自古就有“铁杆庄稼”的美誉。古时就有不少把栗子作为粮食的记载,《战国策》中有“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枣栗之实足食矣。”此外,《吕氏春秋》也曾记载,柱厉叔侍奉莒敖公,认为自己不被知遇,于是离开敖公到海边居住,“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栗。”

古人不仅爱品栗子的舌尖之美,还因板栗的药用价值誉其为“山中药”,不仅栗肉,栗树的皮、果壳、叶、根也皆被古人入药。唐代所著的《食疗本草》中就记载了以栗壳煮汁饮服,可治翻胃及消渴;《本草纲木》中同样也记载了栗子的药用价值:“味甘性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效。”据说,慈禧太后吃多油腻食物后,就常用栗子面做的小窝头来宽肠胃。

而在古时的少数民族地区,栗树更是被蒙上了一层神圣色彩,常被用来供奉于神坛祭拜,视为祭天神树。比如居住在滇、川毗邻地带的纳西族就常常会在神坛插上象征天神地祗的栗树枝,将其作为祭拜的对象。

板栗,道不尽的深秋古韵。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蒙化老家:生命的归宿与沉思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