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绕指,绣美大理。千万条彩线轻盈穿梭,便绣出大理独有的绚烂。
心灵手巧的白族“金花”,运用自己的智慧和一双巧手,绣出了一幅幅美丽的苍洱画卷。人们说,来到大理,除了赏风花雪月外,遇见白族刺绣也是另一种风情。
独具魅力的白族刺绣,与古色淡雅、风情浓郁的双廊交相辉映,颇受人们关注。这里有着一群绣娘在默默坚守,将双廊的白族刺绣推向新的高峰。
其中,大理市首届“金花绣娘”手工刺绣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大理市级非遗传承人、大理市绣缘白族刺绣专业合作社掌门人赵天鹅千针万线幻化出的刺绣作品,惊艳着大理的每一寸时光。
吸睛的白族刺绣
天光云影、碧波荡漾、清风徐来、花香扑鼻……这就是双廊。秋风过后,古朴典雅的大理市绣缘白族刺绣专业合作社平添了几分秋高气爽的渔村意境。采风团进门的第一瞬间,便将目光锁定在刺绣作品上,边欣赏边拍照,嘴里不停地蹦出赞美之词。
在合作社,色彩纷呈的刺绣作品一一陈列,琳琅满目的刺绣作品让人应接不暇,团口鞋、尖尖鞋、传统绣服、荷包、房间装饰挂画等作品精美绝伦,一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鼻而来。
初见合作社掌门人赵天鹅,一身白族服饰穿在身上光彩夺目,满脸的笑容让人陶醉。每一个女子在刺绣的那一刻都是极其温柔的。
白族刺绣是传统而古朴的艺术,2009年10月,白族刺绣技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大理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寻得几分宁静,赵天鹅端起刺绣所需物品,带领采风团去双廊知名的古戏台和魁星阁拍摄。走在双廊的石板路上,赵天鹅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引得无数游客驻足围观,除了精致的白族服饰外,更多吸引眼球的是手工刺绣的物品。
在闪光灯的聚焦下, 赵天鹅自带超模般的主角气场逐渐弥散开来,周围的陌生游客也要拿出手机拍上几张照片当作留念,人们的崇拜和敬意油然而生。
不难窥见,双廊的白族刺绣这一本土文化遗产已经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将势不可挡。
三十年刺绣情结
作为土生土长的双廊人,淳朴的白族妇女在从事传统生产之余,拿起手中的针线做手工,赵天鹅和两个妹妹也耳濡目染,对传统白族刺绣具有浓厚的兴趣,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刺绣,成了村里的刺绣能手。
17岁那年,赵天鹅绣出了荷花,看似简单,但却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绣制,尤其对于喜欢刺绣的人而言,能绣出一个相对成熟的作品至关重要,从那时起,赵天鹅便开启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刺绣旅程。
今年46岁的赵天鹅,在刺绣艺术中潜心笃志30年。30年,或漫长、或如梭。时间是看不见的东西,又是看得见的东西,它让赵天鹅的脸上多了些皱纹,让她的手指上留下了戴顶针的印记,但却没有带走她脸上常挂的笑容。
起初连穿针引线对赵天鹅来说都很困难,稍不注意就被绣针戳到甚至流血,但这些都阻挡不了她对刺绣的热情,天天都想绣。赵天鹅说:“一天不动针,就感觉生活少了点东西。”经过日积月累,如今刺绣对赵天鹅来说早已是信手拈来,哪怕只是绣一些佩戴腰间的挂饰,在她的手中却多了几分潮流的韵味。
2017年对于赵天鹅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偶然的机会,得知大理市举办首届“金花绣娘”手工刺绣大赛,刚好当时双廊镇有参赛名额,赵天鹅毅然决定报名参赛。
因为时间临近,赵天鹅抓紧准备参赛服装,当天骑着电动车就去参赛。经过激烈角逐,赵天鹅获得了一等奖,被评为“金花绣娘”,也算是不负她的辛劳付出。从此,沉甸甸的奖杯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绣娘们的“大家庭”
除了刺绣,赵天鹅还有一份稳定的事业。结婚后,她在刘家营村开了一家超市,从最初的30多平方米发展到后来的200多平方米,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这已经足以让她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
但是人生总会出现转折。被评为“金花绣娘”后,有人建议赵天鹅成立一家刺绣合作社。有着稳定收入的她起初并不想去操那份心,可当时被8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的一席话点醒。
“我母亲都在担心白族刺绣无法传承下去,她说要是失传就可惜了”,赵天鹅回忆说,作为首届“金花绣娘”,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让白族刺绣文化代代相传,哪怕再苦再难。
于是,赵天鹅在2018年1月注册成立了大理市绣缘白族刺绣专业合作社,4月在双廊正式开业。合作社组织当地近60名绣娘开展刺绣培训、作品创作和展销,其中有近10名绣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大理市第一家刺绣专业合作社,赵天鹅为白族绣娘和刺绣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创作的好平台。
同时,合作社也是大理市首个白族刺绣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通过把双廊传统刺绣与当前的旅游商品相结合,带动了广大农村妇女的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她们的业余收入,尤其是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居家创业,塑造了双廊镇农村妇女奋发自强的新形象,开创了双廊镇妇女巧手致富的新天地。
时任大理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的李建梅鼓励当地“金花绣娘”们要坚定信心,在传承白族刺绣优良技艺的同时,要及时关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动态,通过技术创新将时尚元素注入白族刺绣,让白族刺绣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让白族妇女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为顺应市场需求,促进传承与创新,赵天鹅带领绣娘外出学习,引进新的理念和思维,对绣娘进行提升培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特色手工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效益。
妙手绣出新天地
在合作社,赵天鹅每天都会拿起手中的绣针精心绣制自己的作品。一针一线,都能看出匠人般的心意,能听见她用针穿过丝帛的轻微声音,能看见她眼中的认真和温柔。随着针线在绣片纹路上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工夫,布料上的图案渐渐浮现出来。
除了自己亲自绣,赵天鹅还负责培训合作社的绣娘,对每个针法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用力的大小等都要进行详细讲解,绣娘们绣制作品时,赵天鹅也会不停地对她们进行帮助指导。在她的带领下,绣娘们一起将白族刺绣在合作社里继承和发扬光大。
十指春风,妙手偶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绣制,世间的自然万物,仿佛一切就跃然布料上,生动如许。赵天鹅表示,刺绣作品的美,不仅在于它的精致、雅韵,更是因为渗入了绣娘们的情感。
在白族刺绣的图案中,运用最多、最为普及和常见的是各种花形纹饰,运针细密均匀、融叠自然,图案紧凑大方、生动形象,色泽鲜明流畅、大气优美。
而白族刺绣图案的寓意,大多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要弄明白其中的奥秘,赵天鹅就得去多跟村里的老人们接触,不停地去请教。看到好的图案,就会用手机拍照后用手工画出来,如果有借得到的图案,就借回家进行描摹,“图案是刺绣的基础,目前自己也在整理着一本关于图案的册子”,赵天鹅说,不想让每一幅好的图案流失。
为了更好地传承,除了去外面学习培训,赵天鹅还会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刺绣的内容,不断引进学习,因为同一种图案设计,不同色彩的绣线搭配,不一样的刺绣针法,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绣品。
刺绣的体验感
2019年,赵天鹅在大理市第二届“金花绣娘”手工刺绣大赛中担任评委,让她增长了许多见识,也欣赏到了参赛绣娘们的精美作品,对大理各地的刺绣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同年,绣缘合作社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为期一周的深山集市,绣品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认可。
2019年10月,大理的6名“金花绣娘”走出国门,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世界华商大会上,展示大理白族绣娘的风采。“原来有那么多的国际友人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元素与时尚潮流相辅相成,设计出来的服装令人惊艳。”赵天鹅信心满满。
双廊镇被评为“艺术小镇”后,为展示白族刺绣魅力、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白族刺绣文化提供了机会。赵天鹅说:“白族有很多精美的传统图案,如果把传统图案进行时尚化,又不改变图案的精神寓意,销售对象定位年轻化,发展前景将十分可观。”
“白族刺绣要更多地与双廊旅游业相结合,我们想要做的是让白族刺绣的体验感更深入,让游客不仅可以游览当地的自然风光,还能体验到民族文化。白族刺绣的体验感就是一个最好的方式,欢迎更多的人到绣缘合作社参观体验。”这是赵天鹅对白族刺绣的未来所做的思考。
下一步,赵天鹅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力推广“白族刺绣”品牌,不断提高大理刺绣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大理“白族刺绣”这张非遗文化旅游名片。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