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0/9/m20200910288db4a8a1054c56a4ab12eb4ec4f946.jpg
凤仪镇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在农危房拆除、入户道路硬化、乡村公厕户厕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0-09/10/024517.html

等待处理…

凤仪镇多管齐下打好人居环境整治“组合拳”

2020年09月10日  浏览量:3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凤仪镇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在农危房拆除、入户道路硬化、乡村公厕户厕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下足功夫,力促全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凤仪镇三哨村万马伍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只见十几幢搬迁房整齐排列,一条小河沿村而过,入村道路干净整洁,路边的花台里鲜花盛开,院墙上的彩绘别具一格。走进院落花团锦簇、窗明几净,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人居环境的改善给农村带来勃勃生机。

万马伍村是个老村子,地处半山坡,不仅生活环境差,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更重要的是历年来入村道路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交通十分不便。2016年,万马伍村纳入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计划,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解决了13户搬迁户在以前老居住区房子破旧、交通不便的问题。

“原先我家在山上,娃娃读书不方便,生病就医也不方便。现在搬迁到这里,样样方便,生活条件各方面也改善了不少,人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万马伍村民冉桂花说:“外面的人评价我们这里好像城里的小区,搞得相当漂亮,整个村的老老小小现在都相当开心、相当高兴、相当满意。”

同时,凤仪镇通过技能培训让搬迁户掌握一定的技术,走出大山后更好地融入到城镇务工,对拆除后的老村子进行规范,种植了梅子、花椒等特色林果,并通过政府公益岗位设置和低保救助,彻底解决搬迁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长期以来,农村群众受生活习惯和家庭条件制约,居住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在凤仪镇新村,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村民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意识不断增强。

新桥村村民王军说:“开展人居环境打造以来,村子里面每天由专人打扫一次。农户也坚持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再出去做活,环境改善了,大家的心情都很舒畅。”

蔡桂兰是凤仪镇三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先居住的土坯房阴暗潮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借着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东风,蔡桂兰家的老房子经过改造,一家人住上了安全结实的砖混房,新房子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这样的居住条件,在之前,蔡桂兰想都不敢想。“我们家原来的房子倒墙破壁的,改造后,下大雨也不怕了,白天晚上我们都很放心,睡着也踏实。”蔡桂兰说。

凤仪镇积极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工作,让危房、老房、土坯房“旧貌换新颜”,有效改善了部分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帮助他们实现安居梦,住上了“安居房”“暖心房”。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如今,凤仪镇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这必将为今年全镇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 鲍亚颖 姜金波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老年大学办到家门口 大理老年大学双阳村教学点挂牌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