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0/6/m20200621331a526c2c5943e0be611d9523158d64.jpg
4月11日晚上,风寒雨冷,湖南省株洲市殡仪馆铭德厅内,悲思如泉。各行各业代表和志愿者自发来到这里,送别“中国好人”、湖南省优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0-06/22/023821.html

等待处理…

彭水明:为城市留住记忆的他成了城市的记忆

2020年06月21日  浏览量:2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4月11日晚上,风寒雨冷,湖南省株洲市殡仪馆铭德厅内,悲思如泉。各行各业代表和志愿者自发来到这里,送别“中国好人”、湖南省优秀志愿者彭水明。

彭水明是湖湘文化志愿者协会的发起人。16年来,他带领志愿者不遗余力地发掘株洲的历史文化,为推动株洲地方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扩大株洲文化的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4月10日,他因病去世。

人们说,他是“城市文化的守望者”,是永远的“中国好人”。

2004年,彭水明从报纸上看到,古桑洲一棵树龄逾800年的古樟树无人保护,危在旦夕。小时候跟着母亲多次去过古桑洲,他记得,那里民风古朴,是一个世外桃源。他再次到古桑洲寻访,发现风貌依旧:古寺、古墓、古桑树、古樟树还在,居民依然过着女人养蚕、男人打渔的古朴生活。“这样的好地方,一定要保护好。”他坚定地说。

彭水明迅速向有关部门递呈了报告,提出了全方位保护古桑洲的建议。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呼吁下,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古桑洲的生态和人文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从此,彭水明坚定地走上了志愿保护地方文化的道路,开始“用脚步丈量株洲历史”。在他的组织发动下,志愿者们发现了距今百余年的刘氏祖屋、十余米长的百年拱桥、通往南岳衡山的百年古道;搜罗天元区特色地名,编印《株洲新区特色地名考录》,开展“以地名留住城市记忆”活动;帮助革命烈士罗哲的后人寻亲,修缮罗哲烈士墓;呼吁保护先贤言子祠,保留和恢复杜甫草堂、庆霞寺原址原貌……一年又一年,彭水明和文化志愿者团队的脚步遍及株洲城乡,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2018年5月,彭水明入选“中国好人榜”。

网 友 点 评

彭水明更像一个摆渡人,努力将那些文化泊至我们身边,把我们的精神渡向一个更丰富的世界。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容错纠错知识问答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