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0/6/m202006159e04720fa31742a5a2d99c902e8078ee.jpg
张社能,一名基层水利和洱海管理工作者,“只要洱海保护好了,再苦再累也值得!”这是他对家乡的承诺,30年间,他冲锋在前,为洱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0-06/15/023756.html

等待处理…

张社能:“最美洱海卫士”30年为梦坚守

2020年06月15日  浏览量:5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张社能,一名基层水利和洱海管理工作者,“只要洱海保护好了,再苦再累也值得!”这是他对家乡的承诺,30年间,他冲锋在前,为洱海保护工作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堤坝上穿着棉拖鞋在指挥库塘管理员筑坝的就是大理镇生态环境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社能。几天前的一个雨夜,因为担心雨大河道淤堵,刚在镇上开完会,张社能就独自前往各个入湖口进行检查。由于夜晚视线不好,再加上下雨路滑,在巡查时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到医院检查后,医生给他的左脚包了中药,并嘱咐他要在家静养。但张社能放心不下工作,只在家休息了两天,就穿上一双棉拖鞋上班了。大理镇环保应急处置组杨云生是张社能的同事,他说:“张社能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强,干什么事情都要求尽快处理,有时候他打电话给我们到现场处理问题,我们都还没有赶过去,他就早早到达现场了。”

多年来,张社能几乎每天早上7:00前到才村、龙龛码头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清理,汛期组织滩管员和河管员一起轮流值班,对入湖口的垃圾和漂浮物进行打捞。他经常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始终在洱海保护工作一线,很少和家人在一起,更谈不上照顾,对此他心里满怀愧疚。但是看到如今洱海水质越来越好,张社能说他多年的辛苦是值得的,此生无悔。

张社能曾在上世纪90年代投资15万元在洱海边建鱼塘。到了2002年,随着全市“三退三还”工作全面开展,他的鱼塘被纳入清退范围。为积极支持政府保护洱海,张社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头退还了自家鱼塘,并积极去做其他家的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讲解蓝藻爆发、洱海污染的危害。他顾全大局、不计得失的精神感染了村民,涉及16户约300亩鱼塘全部完成退还工作。

一直以来,张社能为保护洱海不遗余力。针对大理镇辖区内废水直排河道进入洱海的现象,他带领工作人员摸底调查,耐心细致地做加工户的思想工作,最终完全做通了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废水直排基本不再发生;针对偷运风景石的情况,他多次组织人员在夜间蹲守,现场抓获偷盗团伙,并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处理;2006年至2019年期间,他多次组织滩地管理员,对洱海滩地进行补植补种,共种植绿化树3600株;2016年至今,他组织人员封堵排污口313个。工作中,他还积极探索创新,率先实行滩地分片承包制、河道市场化运行,组织实施末端尾水处理系统及水循环处理系统项目,组建打捞蓝藻专业队伍和环保应急处置巡查队伍。谈起张社能,大理镇宣传委员马建芬深有感触:“张社能30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大理镇工作一线,经常放弃周末休息和节假日,甚至是带病坚持工作,为大理镇的干部职工作出了表率,我们都认真向他学习并积极参与到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

在同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洱海的水越来越清了,张社能的脸越来越黑了。”在张社能的带领下,大理镇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而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不断努力着。

 记者 马元娟 郭鹏昌 马 驿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李 然: 大国重器“守门人”的执着选择
下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