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喧嚣的现代都市里,除了那些保留得还算比较完好的古代建筑,现在很难看到瓦当的身影了。很难看到并不意味消失,更不代表匿迹,只要你有心或者带着一种专注的姿态去搜寻,那毫不起眼的瓦当,在不经意间定会给予你一份莫名的惊喜;真正不行就去乡下走一走,古村落、古祠堂、古庙宇的屋檐下,那圆形或半圆形的瓦当,令人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起它的古典美来。
中国建筑古典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是气魄恢宏的宫鸾、千转百回的廊庑;或是诗情画意的轩榭、巧夺天工的楼阁;或是简约古朴的亭台、清心雅静的斋房。小小的一块瓦当,何以呈现那独具匠心、高标卓识的美呢?
首先不妨从它的主要功用上来看,瓦当俗称“筒瓦头”或“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瓦当文字中有自名“当”者,如“蕲年宫当”“兰池宫当”“京师庾当”“吴尹舍当”等。古人训“当”为“底”,并解释说:“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由此不难理解,瓦当与椽子、桁条、窗牖等一样,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由于瓦当的下面就是椽头,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当”既可以抵挡风吹霜打,也可以防止日晒雨淋,从而起到保护椽头免受侵蚀的作用。故而,瓦当的名称大概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来的。而从美学的角度考量,那排列有序的瓦当,无论远观还是仰视,犹如错落有致的鱼鳞或者传说中的龙鳞,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可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愉和锦上添花之感。
其次不妨从它的形制构造上来言,瓦当在开始制作时几乎都是素面的——素面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朴美,这种制作技艺充分体现了东方智慧的高超之处,且在有意无意间营造出与泥坯相似的厚重和拙朴,让人的心灵在瞬间漾起一阵贴近天然的驿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当尔后出现了动物纹、昆虫纹、飞禽纹、植物纹等五花八门的饰样。专家考证,秦代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河湖海、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等比比皆是,图案写实,简明生动。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等,并且出现了象征四方之神的“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瓦当,图案出神入化、力度超凡,象征着对神灵的敬畏之心;同时还出现了大量的文字瓦当,文辞多以祈福国泰民安、追求长生不老为主,如“百万石仓”“长乐未央”“与天无极”“宜富贵当千金”等。诸如此类,无不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天才与智慧。
再次不妨从它的艺术价值上来讲,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品,而且是实用性与美学有机融合的时代产物,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当代书法家费声骞《古代碑帖鉴赏》里就有这样的表述:“文字瓦当,多作篆书,结字因势变体,用笔抑扬顿挫,曲屈富变化,具粗犷纵逸的趣味,故为书家珍重,篆刻家也常模拟瓦当风格入印。”
除了很高的艺术价值,瓦当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和习俗好尚,并对研究古代的历史地理与意识形态,可起到“吹糠见米”的功效,故而自唐宋以来,瓦当便已引起好古者的重视,清代乾嘉学派更是将瓦当的研究推向了极致。如今,瓦当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喜爱的装饰品和收藏品,这也意味着瓦当的稚拙之美、古朴之美、灵动之美、恬淡之美等等,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
“瓦当证沧桑,篆字云纹,犹传禹甸千秋史;杜陵储瑰宝,秦风汉韵,如阅帝都一部书。”这是著名楹联专家解维汉先生的吟咏,联中有形象、有思考、有评价、有推崇,道尽了瓦当的前世今生,描述了瓦当的至极之美,值得慢慢品味,细细思索:经历过风雨的摔打,接受过时间的淬炼,这样才能让质朴的人生更具丰富的内涵!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