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0/1/m20200122b6a694b56b614e57b0a10e92a44aa1b7.jpg
春联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0-01/23/022664.html

等待处理…

春联:春天的第一道灿烂风景

作者 李阳波
2020年01月22日  浏览量:4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春联是中国“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些大红春联贴于门上、院内,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源出于古代的“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名字,用以驱除恶鬼,保佑全家平安。而真正意义的春联则产生于五代时期。《宋史·蜀世家》上说,蜀后主孟昶曾在桃木板上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句子,这也成为有史可据的第一副春联。到了宋代,民间已将桃木板改为纸制春联,但仍习惯称为“桃符”。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名句,就表现出当年民俗之盛。至明代,经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倡导,贴春联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春联一词也被广泛叫开。

春联言简意深,凝结着诗的韵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过去一直是风流雅士文人骚客专工。新中国成立后,春联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文艺活动,人人皆可参与创作。由此,春联也更具个性特征和时代色彩。

五十年代初,一般人家写春联常用的语句不外乎“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新中国百废待兴,共和国前程似锦”“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等。从互助组进入合作化,特别是在1958年人民公社后,春联也随之变换,如:“早盼晚盼合作化,大干快干大跃进”“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日以继夜加油干,争学先进当模范”等。这些春联出自普通老百姓之手,虽一目了然,直白无余,但也道出了心中的真情实感。

到了六十年代,春联里农业建设的话语多了起来,如“八字宪法兴农业,多快好省建国家”“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手中有粮心不慌,脚踏实地喜洋洋”等,充分体现了国家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大政方针和人民渴求温饱的愿望。“文革”开始,春联变成了政治口号和毛主席诗词,如:“斗私批修新年新思想,破旧立新新岁新革命”“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等。

科学的春天来临后,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春联逐渐恢复其真实本色,久违的好春联又重新回到民间,如:“莺歌燕舞大地回春,风和日丽神州降福”“万里山河妆锦绣,四化实现添异彩”“喜赞祖国日新月异,笑看人民安居乐业”等。到了九十年代,新长征的号角响遍祖国大地,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又反映在春联上,如:“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富国安邦人欢财旺,移风易俗送旧迎新”等,其内容既贴近了时代,也洋溢了生活气息。

进入新世纪,百姓人家的春联充满了喜庆和欢快,如“春联贴出新世纪,红灯掛来好年头”“红灯春联中国结,靚装笑脸艳阳天”“人生好景君须知,正是天地人和时”等。如今的春联更是充满了致富与好运的向往,如“家兴人兴事业兴,福旺财旺运气旺”“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等等。

以上所述的还只是一些共性的春联,那别具一格的个性春联就更是千姿百态了。

千家万户张贴的大红春联既烘托了佳节的浓浓气氛,也寄寓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无疑是春天的第一道灿烂风景,红遍了千家万户,红遍了整个中国。人们登门拜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主人家的春联,一副好的春联足以让来宾驻足良久称赞不已。

记得儿时过年,写春联是件很郑重的事,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的人是不敢轻易构思春联词语的,毛笔字写得不好的人更是不敢献丑,生怕贻笑大方。因而那时有文学功底和书法特长的人到了年底吃香得很,请写春联成了他们的荣耀。我的叔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五十年代末我上小学时他已经70多岁了,写春联很是讲究,最看不起那种口号式顺口溜式的春联。用他的话说,春联首先要姓“春”,它的核心和主题就是一个“春”字。要体现出春的气息、春的形象、春的呼唤、春的生机,表达人们在年岁更替、辞旧迎新之际的祝福欢乐情绪和新的愿望与追求。其次是要注意韵律和时代性,好的春联融诗的韵律、散文的抒情、辞赋的铺陈、史论的深邃于一体,折射出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再次还要看其是否具备民俗和地方特色。华夏神州,各地风土、人情、民俗不尽相同,这就看撰联时对其把握的准确与否。另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这就是书法艺术,因为书法是春联的第一感观,书法好的春联,把联语也衬托得有声有色。书法低劣的春联,即使联语很精妙,也会大煞风景,使读者败兴。叔祖父不轻易帮人写春联,但只要出自他手的春联,可以说件件是精品,读起来让人啧啧称颂,回味无穷。

曾几何时,独创的手写春联渐远渐没,春联已成了企业批量生产的印刷品,千联一面,文字流俗,缺少了让人观后回味的雅趣。春联只是成了一种形式,至于其中的文化价值就成了可有可无了。

然而每年除夕,我家还保留着手写春联的习惯,过去是老父撰写,现在则改由我操刀。每每写春联我都慎重从事,语不惊人誓不休。可儿子很不以为然,说为想两句词语摸头搔耳绞尽脑汁累不累,去外面摊上买副现成的不就得了。唉,儿子这一代只知道处处运用科技成果,却不知道有些独特的文化还是需要人来继承的。

手写春联表达的是一种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其中蕴涵的个性文化含量是印刷体春联无可比拟的。如果能将传统的手写春联继承和发扬,那独特的文化品位将会高出许多,春联这一中国特色的年俗文化便更具魅力,更具生命活力。

春节又到了,笔者期待看到更多的手写新春联、手写好春联,让春天的第一道灿烂风景更加灿烂夺目!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互相支持,彼此成就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