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0/1/m202001087803e7d3ccbb4e20aaad94e2c4bbf63e.jpg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湾桥镇古生村考察,留下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大理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0-01/09/022519.html

等待处理…

古生村推进保护建设留住最美乡愁

2020年01月08日  浏览量:43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湾桥镇古生村考察,留下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大理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把古生村建设成让人“记得住乡愁”的中国最美乡村目标,扎实推进古生村保护建设工作。近日,记者走进古生村,感受古生村五年来的可喜变化。

在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回忆起当年总书记在自家小院和村民们座谈交流,特别是关于保护洱海的话题,李德昌记忆犹新:“15年前,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是需要保护的,特别是洱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以后,讲给我们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后,大家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大家一起来保护洱海,古生村就会越来越好。”

“环境整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古生村的夸赞,也是保护发展的前提。全面实施洱海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以来,湾桥镇建立了镇、村、组、党员(村民代表)、农户五级责任制,健全“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的垃圾收集清运机制,认真落实“门前四包”,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村落污水收集管网扩面建设,实现到户收集全覆盖。建成4个多塘系统和19个拦污闸,有效净化农田尾水,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古生村湖滨湿地环境整治工程,拆除古生村环海路以东三院房子,建成湿地景观公园,充分发挥净化洱海水质、吸引候鸟栖息、美化优化环境等功能,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李德昌说:“这五年古生村变化很大,这五年大家不忘总书记的嘱托,大家一起努力,保护好我们自然的生态环境,现在洱海水质也有了可喜的变化。

今年,环洱海生态廊道刚好建到了李德昌家门口,就建成后如何向游客讲好古生村的故事,李德昌说:“一定要积极向游客宣传好洱海保护这件事,把这五年大理的老百姓是怎么做的,大理各级党委、政府是如何努力的告诉游客,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总书记来到我家里面话乡愁,我还要把乡愁这个故事也讲好。”

在古生洱海沿线岸边,记者遇到了今年51岁的滩地管理员严炳其,他说:“以前想不到变化会有这样大,现在农民房子也盖了,树也栽了,花也有了,海水也清了,村子里环境卫生也改善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古生村变化很大,我们感到相当舒服。”

古生村保护建设工作围绕把古生建设成让人“记得住乡愁”的中国最美乡村目标,扎实推进古生村保护建设各项工作,通过水、电、路、房一系列建设,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走进如今的古生村,一条条平坦整洁的青石板路环绕着田野、穿越村庄;村内被挂牌保护的一座座民居得到精心维护、修缮,白族民居建筑风格得以保留;一户户农家小院花开四季,优美整洁。2015年古生村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2017年4月被国家农业部中国农村杂志社评为2016年度“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2017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在洱海边习近平总书记“立此存照”的地方,记者遇到了来自楚雄的谢女士一家,二十年前她曾经到过大理,这次是慕名而来走一走总书记到过的地方。她说:“二十年前洱海边上相当杂乱,现在洱海水相当清秀,二十年前和现在完全是两回事。”

乡愁是古生村的金字招牌,历史文化资源是古生的灵魂。当前,大理人民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嘱托,发展生产,爱护环境,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情”的美景永驻人间,福泽子孙后代。 记者 徐建伟 彭黎明 杨 阳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大理市市民基本文明行为15条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