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20/1/m20200107c1a30f873e4f400fa84d417565b57803.jpg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为了让“母亲湖”重现昔日光彩,州市党委、政府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20-01/08/022511.html

等待处理…

洱海全湖水质连续两年实现七个月Ⅱ类五个月Ⅲ类

2020年01月07日  浏览量:2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为了让“母亲湖”重现昔日光彩,州市党委、政府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全民参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

走进千年古渔村双廊,这里阳光灿烂,花红叶绿,游人如织,各种文艺小店风格迥异。而在这之前,由于双廊快速发展与环保设施不匹配,村民环保意识缺失,双廊的发展一度进入瓶颈。双廊古镇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施国东说,当时存在污水直排、垃圾乱堆、摊位乱摆、老百姓私搭乱建等现象,双廊出现了盲目的、为了经济发展不择手段的乱象。

为了实现双廊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也为了保护洱海造福子孙万代,2018年1月,日设计处理量5000立方米的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进入试运行,“户收集、网输送、厂处理、塘净化”的截污治污体系逐渐完善,沿海四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与此同时,双廊镇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在双廊的发展中植入了文化元素,千年古渔村实现了华丽转身,旅游人气指数不断上升。2019年9月,双廊镇被省政府授予“云南省特色小镇”荣誉称号,截至去年12月,双廊接待的游客已经达到了190万人以上,旅游收入达17.7亿元。

从污水直排到现代化污水处理厂的投入使用,从无序的环境破坏到有序的科学建设,双廊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在洱海保护治理的大潮中,全市上下与双廊一样,为了大理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团结一心,同心同德,科学治湖,洱海水质逐年改善。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教授王欣泽说:“在洱海保护方面,大理投入大量工作,洱海的水质因此有一个正面的回应,虽然今年从类别上讲和去年差不多,但从具体的数据指标上,尤其是总氮总磷的指标上比去年都有所下降。”

记者 彭黎明 徐建伟 杨 阳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大理市市民基本文明行为15条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