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6.55.251.204/Img/2019/8/201908099db13ace90dc4a73b8a56e5a496aab2f.jpg
他助人为乐, 用爱播撒希望;她自立自强,与命运坚强抗争;她胸怀家国,用嗓音高歌“乡愁”;她孝亲爱友,立志成为“六有”少年…
http://116.55.251.204:8080/content/2019-08/09/021174.html

等待处理…

青春年华心向阳 逐梦奋进正当时

——探访2019年第一批“新时代大理好少年”成长轨迹

本报记者 郭鹏昌 张益秋 实习生 罗春丽 摄影报道
2019年08月09日  浏览量:4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他助人为乐, 用爱播撒希望;她自立自强,与命运坚强抗争;她胸怀家国,用嗓音高歌“乡愁”;她孝亲爱友,立志成为“六有”少年……他们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榜样,家长眼中的好孩子,他们在成绩上名列前茅,他们在生活中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优秀让人羡慕,他们的成长也让人好奇,他们就是“新时代好少年”。

本期周刊,记者走进“新时代好少年”的假期生活,并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进行详细了解,探访2019年第一批“新时代大理好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们的“昨天”

脚踏实地 坚持不懈

如同名列前茅的成绩背后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新时代好少年”的称号有多么响亮,背后就有多少默默的付出。

“您的爱心温暖着我的心灵,我会努力学习,学会感恩”“您送给我的书包我收到了,这是我第一次收到礼物,非常开心”。这是山区孩子给杨世翰写的感谢信,稚嫩的笔迹中带着满满的感激,每每收到这样的来信,杨世翰仿佛看到了山区孩子对未来充满着期望,自己也就下定更大的决心在助人为乐的道路上播种更多希望。自小学二年级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以来,他每个月坚持用自己的零花钱捐赠一个“爱心包裹”。为投入更多的力量传递爱心,现在又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一对一帮扶活动,平时还积极参加“公益传播官”爱心宣传活动、苍洱公益与团州委的“暖春行动”等活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家里面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收了一封又一封,自己的零花钱捐了一次又一次,问及前后收了多少封信,捐了多少次钱,连他自己都算不出来了。让更多人感受到关怀,给更多人带去希望,是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然而对于自己的付出,他却从来都是忽略不计。

相比杨世翰一次次地给别人带去希望,张明瑞的过去却在一次次的绝望中重生。从小家庭不幸,自己又生大病,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她都与母亲相依为命,四处奔走在寻医问药的艰辛中,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病魔与路途的双重折磨,曾一度让张明瑞和母亲跌入人生低谷。可是她们没有放弃,她们跑遍云南省各大小医院,一个奔走在赚钱养家的道路上,一个坚持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在治病的火车上、汽车上、病床上,张明瑞都坚持自学,只要身体稍微好转,就让妈妈背去学校学习、考试,她不屈服、不言弃,反而更爱生活、更爱生命。

本该在纯真的童年里无忧无虑,但是谷欣慈却选择了过早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每天早上坚持六点半就起床,利用早上到上学前的45分钟来阅读大量书籍,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了解祖国发展变化,获取自信与勇气,然后用自己多年练就的写作与演讲本领,高歌祖国、赞美家乡。2018年在云南省“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省级决赛中,她以最高分的成绩荣获小学组第一名,摘得小学组一等奖,并代表云南省赴京参加由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总决赛,最后先于28个省市、自治区选手,以全国第九名的成绩,荣获国家级二等奖。日常生活中,她书写《乡愁古生》《家乡的母亲湖》等多篇热爱家乡的文章,并多次在广播电视上朗诵,她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人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同样,优越的条件本该让李霖芸成为家里的“小公主”,然而她却选择早早的成为“小大人”,在爷爷瘫痪在床的两年时间里,她给爷爷洗脸喂饭擦身子,为爷爷唱歌跳舞讲笑话,出去旅游为老人买礼物,天凉为外婆买护膝,对待陌生的爷爷奶奶像对待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亲切与关怀,过年过节还会为社区老人写对联送祝福,她不仅体谅父母的辛劳,也能感知老人的孤独,她用实际行动践行感恩,报答亲情。她坚定信念,立志成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好少年。

他们的“今天”

高度自律 努力奋进

他们成绩优异,他们向上向善,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原以为他们的日常应该是高强度的各种补课培训,他们的家庭一定是苛刻又严厉,然而这个暑假走进他们的生活才发现,他们的日常都在计划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没有上不完的培训班,没有严苛的父母,他们只是在高度自律下认真把握好每一天。

暑假才刚开始,李霖芸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往常一样,先给自己制订一个时间表,在合理规划好自己的任务后,坦然地按照表上的计划进行,有时候为了加快做事效率,还会在旁边放一个计时器,定时完成任务,完不成的下次就提醒自己加速,问她为什么要这样要求自己,她说:“不管是考试还是以后的工作,都需要讲求效率,时间是不等人的。”说到假期生活,她一脸轻松,多年形成的好习惯让她对假期的作业和任务不慌不忙,同时在闲暇之余还会跑跑步、写写毛笔字,练练自己喜欢的舞蹈,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紧凑而丰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无数次尝试与艰难的治疗后,张明瑞现在已经长成一个乐观向上的“大姑娘”了。虽然假期没有愉快的出门旅行,妈妈由于工作繁忙也没有时间陪伴她,但是在没有病痛的日子里,她变得更加沉稳和坚强,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自己做饭吃饭,收拾屋子,做家务,把家里的一切都打整好后,她会拿出自己心爱的童话故事或者下学期需要学习的课本提前自学,看不懂的就会上网查。由于经常生病去不了学校,自学已经成为她的主要学习方式,这个习惯一开始是为了打发治疗时间,后来成为她不想耽误功课的动力,现在已经慢慢变成一种日常、一种享受。

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有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早上六点半起床吃完早点,然后锻炼身体,回家之后学习,下午一点钢琴准时响起,两点准时停掉,下午四点开始阅读到六点,晚饭后散步,十点半准时上床睡觉。这是杨世翰的假期生活,没有报任何补习班,没有任何人监督,但是高度自律的他却把一天安排得井井有条,看似满满当当,却也劳逸结合。如同他执着于公益事业一样,他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要的东西也有着一股穷追不舍的坚定。因为有很丰富的经历和认知,他身上总有种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气质,或是他内心想着还要帮助的人有很多,唯有不断努力变大变强,才能继续传递爱心,播撒希望。

与杨世翰一样作息规律的还有谷欣慈,晚上八点睡,早上六点起,每天早起一小时用来写作和阅读,每天三小时学习英语,一小时练字、抄写古诗,其余时间练习演讲和跆拳道,虽然是假期,但她对自己依然没有丝毫松懈,假期读完《子夜》《呐喊》和《哈利波特》是她的计划,“初心不改,总会奔赴到海”是她的座右铭,为此,她一直勇往直前,从不停歇。

“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能给予孩子的会越来越少,学习和生活终究都要靠他们自己,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好的榜样和示范,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再加上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把自己发挥到最优秀。”说到孩子的学习跟日常教育,李霖芸的妈妈表示,自己和其他几家不相上下,并没有操太多的心,相信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跟坚持,结果总会反馈出来,不会太差。

他们的“明天”

鼓劲扬帆 逐梦远方

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希望的重担,他们以纯真的底色书写向上的诗篇,他们用坚定成就希望,用自律成就自己,用拼搏成就未来,给梦想的风帆插上奋进的舵轮,逐梦远方。

“我的梦想是考上一流大学,最好读到博士,然后回来建设家乡,用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去带动更多的人做贡献、献爱心”“四岁开始,我的梦想就是长大成为一名科学家”“因为经常看普法节目深受影响,我想当一名律师,伸张正义”“我的梦想很多,想当书法家、医生和辩论家,虽然多但并不冲突,我以后可以是一个辩论能力很好的医生,所以现在我就一直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努力”,在记者问到对未来的规划时,杨世翰、谷欣慈、张明瑞、李霖芸满眼都是对未来的憧憬,语气铿锵有力,目标坚定无比。

新时代孕育好少年,好少年开启新时代。在李霖芸心目中,“新时代好少年”应该是成绩优异、品德兼修的,对于自己被评为“新时代大理好少年”,李霖芸自己也想不到,但是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她心中除了有一点自豪外,同时也看到了身边人的很多发光点,这个称号对她来说,更多的是激励和使命,是她将来更加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她勇攀高峰成为一名称职好少年,带动和引领更多人的新动力。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振兴奋斗的时代,是让中华民族再次站起来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新时代也需要每一个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正能量的人。对于“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杨世翰也同样表示,这是国家、社会、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认可,是一种鼓励,更是希冀,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继续保持求知的热情,铭记参与公益的初心,不断扩散自己的荣誉和光芒,去照亮更多的人一起向上向善,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争做一个追梦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坚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新时代好少年”会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断发扬“新时代好少年”的亮丽风采,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文章评论

署名:

正在加载评论……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0 大理时讯

↑ TOP